2020年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附图表)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0-07-22 17:21
分享:

中商情报网讯: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打破“样样都有一点,样样都形不成规模”的困难局面,201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深挖贵州特色产业,推动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优势品种率先突破,提出以茶、食用菌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县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其中刺梨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一刺梨产业现状发展

(1)种植面积已初具规模,近几年集中进入采摘期

刺梨是中国西南山区特有的一种野生水果,是天然的药食两用水果,贵州野生刺梨资源分布居全国之首。早在几百年前,《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黔书》就有记载刺梨的药用价值。“刺梨上市,太医无事”“刺梨独黔中有之,移于他境则不生”,《本草纲目拾遗》最早说明了刺梨的价值及“天下刺梨看中国,中国刺梨看贵州”的先天区位优势。

刺梨最早为野生水果,1943年,“刺梨之父”罗登义教授在《药学文摘》中刊载了刺梨的营养价值,引起国内外科学界广泛关注,开启了刺梨的产业化之路。龙里作为最早将刺梨规模化种植的县,2000年以来,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财政扶贫资金、乡村振兴等项目,逐步将刺梨种植发展成为其主导产业之一。2019年,省委省政府将刺梨作为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助推脱贫攻坚,刺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据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1季度,全省刺梨种植面积超过133千公顷,较上年同期增长12.1%;其中采摘面积约60千公顷,较上年同期增长88.0%。全省刺梨种植主要分布在六盘水、黔南、毕节、安顺等市州,其中六盘水市占比在44%以上。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各县(市、区、特区)中,种植面积居前列的分别是盘州、水城、贵定、龙里、七星关、黔西、六枝、平塘、大方、都匀,以上10个县的刺梨种植面积总和在全省种植面积的80%以上。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刺梨植株一般第3年进入初果期,第5年进入盛果期。现有种植面积中近一半已进入采摘期,其余也将在近几年集中进入采摘期。黔南州是贵州刺梨人工培育最早的地区,现有种植面积中50%以上已达到初果期和盛果期,其采摘面积达到全省采摘面积40%以上,略高于六盘水市。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品种上,全省刺梨种植品种主要为贵龙5号、贵龙7号、贵龙2号,以贵龙5号、7号为主。安顺市金刺梨为其特有品种,以其光枝无籽,果味清香爽口、酸甜适度区别于普通刺梨,并在安顺市大力推广种植。

加工产业链逐步形成,利益联结形式多样

2019年,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刺梨加工企业35家[1](其中规上企业10户),刺梨鲜果加工能力总计13.8万吨,其中刺梨原汁加工能力9.6万吨,刺梨原汁储存能力4.8万吨。生产产品主要以刺梨原汁、刺梨饮料、刺梨果脯为主,部分企业主要生产刺梨果酒,刺梨茶、含片等相关产品已陆续上市,刺梨药品、化妆品等在进一步研发中。初步统计,2019年,全省35家刺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合计7.5亿元,其中刺梨原汁、饮品销售收入分别超过2.5亿元。

注:标*产品表示在研发中。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现有加工企业收购的刺梨鲜果原材料均来自于省内周边县域,主要为县内或周边合作基地。为稳固刺梨种植加工产业链,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加工企业通过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现有加工企业的经营模式,根据入股形式、分红类型等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模式,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由加工企业牵头,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退耕补助资金入股,在产业未见效益前,由企业按年支付土地流转费;有效益后,平台企业、农户、合作社按比例分红。此种合作模式为主要的合作模式,在六盘水、毕节、安顺等地被广泛采用。二是“种植企业或供销社+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期限内每年以固定金额分红,若市场低位时,种植企业或供销社以保底价收购农户种植的鲜果。此种合作模式主要在加工企业较少的地区,如长顺县等。

(2)市场认知度逐渐提高,全国销售网络初步建立

全省在各地政府、企业的带动下,大力推广贵州刺梨,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市场销售快速提升。初步统计,2019年,全省35家刺梨加工企业销售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省外销售收入约3亿元,占全省刺梨产业销售的40%。

现贵州刺梨已有天刺力、刺力王、山王果、刺柠吉等几十个品牌。6月8日,“贵州刺梨”公共品牌上线,贵州刺梨产业开启以公共品牌驱动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已授予贵州宏财投资集团等10家刺梨企业“贵州刺梨”公共品牌使用权,后续将逐步对更多合格企业授权,共同打造“贵州刺梨”金字招牌。销售网络方面,已逐步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目前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下销售在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深圳、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地成功建设了销售网络。同时,利用互联网发展与“黔货出山”契机,充分利用淘宝、京东、微信商城等互联网运营平台,逐步形成线上销售市场。

随着新业态的发展,刺梨销售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利用“名人带货”“网红带货”等形式,加大刺梨的推广与销售。特别是2020年疫情以来,“宅经济”“直播经济”的大火促进了刺梨的线上销售。4月28日在钟南山院士的“直播带货”下,刺柠吉1小时的观看人次超过258万人,直播成交额达103万元,名人效应明显带动刺梨产品销售的后续增长。

(3)产业扶贫效果初成,带动农户增收明显

刺梨作为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革命的重点产业之一,对推动贫困人口脱贫,带动农户增收效果明显。刺梨种植以前,农户土地多用来种植玉米等低产量低效益的农作物,在全省大力推广调减玉米种植的契机下,部分低产低效土地改为刺梨种植。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下,在产业未见效益前,农户每年能够获得400元-600元左右/亩的土地流转费,同时在用工期间能够得到一定的管护、采摘等费用,在产业产生效益后,农户能够按一定比例得到分红。与种植玉米每年每亩400元左右的收益相比,农户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初步统计,2019年,全省刺梨鲜果销售收入2.6亿元,刺梨种植流转土地收入4250万元,农民参与刺梨种植务工收入9645万元,共实现收入4.03亿元,带动农户6.5万户、21.7万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6138元。以贵定县为例,贵定县刺梨产业覆盖65个村(占全县95个村的68.4%),受益农户21870户(占全县61915户农户的35.3%),其中覆盖贫困户6561户19683人。2019年贵定县刺梨鲜果销售1.2万吨,销售额达4800万元以上,帮助全县刺梨种植户(16870户64106人)户均增收2964元、人均增收780元。

同时,各县积极探索“刺梨+旅游”的发展模式,利用刺梨种植的规模性和观赏性,通过旅游带动消费,促进周边农户增收。例如龙里县在规模化种植后,积极打造“十里刺梨沟”,2017年成功申报国家3A级景区,逐步走向了“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品果、冬天吃农家杀猪饭”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模式,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加工储存能力与鲜果产量不匹配

一是部分县内加工能力不足。刺梨鲜果成熟期较短,采摘后无法长时间保存,一般需要24小时内运送至加工企业榨汁储存。现有鲜果主要依靠附近企业收购,但部分县附近企业收购能力不够,需要运送至其他较远企业。由于没有低温储存条件,或者鲜果采摘后没有能够及时交货到企业,导致烂果。例如长顺县现有刺梨种植面积2.29千公顷,预计年总产量近2000吨。长顺县现有两家刺梨加工企业,2019年收购及代理加工鲜果不足900吨,其他鲜果需要另外寻找销售渠道。其他县刺梨鲜果普遍为2元/斤的收购保底价,但长顺县刺梨销售价不到2元,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仍低于市场价格,大大打击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二是全省企业加工储存能力无法满足鲜果产量的爆发式增长。全省35家刺梨加工企业刺梨鲜果加工能力约14万吨,刺梨原汁储存能力约5万吨。全省现有刺梨种植面积133千公顷,未来几年将全部进入采摘期,按照平均亩产500斤测算,未来几年鲜果产量将超过50万吨,远远超过现有企业加工和储存能力。据六盘水测算,从市内现有刺梨种植面积的鲜果产量来看,目前建成的加工能力将在2023年达到饱和,2024年以后将无法满足鲜果产量要求。

(2)市场未完全打开

目前刺梨产品的销售,仍以线下销售为主。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其刺梨产品70%以上为线下销售,主要依靠专卖店、超市等渠道铺货。由于刺梨地域性强,区域面窄,市场认知度较小,其销售网络主要在贵州及周边城市。近两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借助推介会、广告、带货等方式开展了营销,产品逐渐向广东、上海、武汉等城市推广,特别是2020年疫情以来,刺梨的保健作用逐渐引起消费者的重视。但销售的通畅性还不够强,其他城市的销量占比还远低于省内销售。

贵州刺梨产业上马时间较为集中,起步规模较大,近两年来逐渐进入采摘期,鲜果产量爆发式增长。但现有刺梨加工产品方向单一,产品种类集中在刺梨原汁、刺梨饮料、刺梨果脯果糕等,这类产品的市场同类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大。而刺梨在省外及国际上的知晓度又较低,未来产品集中上市面临的价格、销售风险较大。

(3)资金需求缺口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刺梨种植前两年为培育期,第3年进入初果期,第5年进入盛果期。刺梨产业投资一般第5年才开始盈利,产业发展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额较大,除固定资产投入、产品研发及市场宣传费用外,还需支付较大的土地流转及管护费用,例如盘州市最大的刺梨企业宏财集团按现有的土地流转面积23.8千公顷计,每年仅土地流转及管护费用就需支付4亿元,前四年共需支付16亿元。而在长达四年时间内刺梨产业会面临没有资金回收来支撑发展的问题,企业将进入一个较长的资金瓶颈期,如果没有强大的后续资金提供坚实支撑,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生存风险。盘州市另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天刺力公司负责人则介绍,由于政府担保额度有限,公司无法通过政府担保获取融资,公司扩厂增效等发展战略受到制约,资金问题是当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

(4)行业规范性与专业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刺梨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较晚,整个行业标准尚不完善,行业研发、管护等技术人才缺乏,行业整体规划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实行规模化生产和大面积联片种植,对品种质量要求、生产操作标准、疾病防控、加工各环节标准等技术有着较高要求。据了解,六盘水市现有刺梨种植基地需要一线技术管理人员2000多人,但全市现有果树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仅750人,他们同时还肩负着其它果树生产的技术指导,人才缺口较大。目前大量技术工作主要由种植基地的农民承担,农民专业技术欠缺,对植株修剪及病虫防害不到位,导致部分基地产量不高。二是行业标准不成熟。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刺梨鲜果的收购、加工等环节行业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产品的质量基本由企业自行检验和控制。标准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刺梨行业的壮大与推广,例如缺乏权威的检验标准直接影响刺梨原汁等产品的出口。三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现有企业刺梨加工主要产品均为刺梨原汁、刺梨饮料、刺梨果脯等,部分企业生产刺梨果酒,小作坊的主要产品为刺梨干。罐头、含片、茶、护肤品等差异化产品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尚在研究阶段,均不成规模。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水果种植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