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印发(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9-26 16:55
分享: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加快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湖北行动纲要》,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十个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工业“双九双十”行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建设制造强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创新动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1.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主要目标:加快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化工、纺织等优势传统产业智能改造,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将湖北打造成为全国加快智能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工作任务:(1)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等优势支柱产业,搭建国家级“四基”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核心零部件攻关、先进基础工艺及材料开发,强化湖北制造基础。(2)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加快汽车、冶金、装备制造、化工、建材、食品、纺织、船舶等优势支柱产业智能化升级,重点抓好湖北中烟、中韩石化乙烯扩能、东风本田三厂、美洋新能源汽车等20多个投资过50亿元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带动千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3)推进“三品”工程。围绕消费品、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滚动开发千项工业精品。开展消费品工业“领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4)加快绿色低碳提升工程。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产业,实施一批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改造项目。以食品、轻纺、医药和石化行业为重点,实施一批生态化改造示范项目。(5)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提升工程。建设武汉及周边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总部经济区。做强武汉—随州—襄阳—十堰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工业走廊,做优鄂东地区冶金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群,做大江汉平原、鄂东农产品加工产业群,打造襄阳、江汉和鄂东等纺织工业组团。推进6市1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和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加快石化行业企业搬迁入园改造,创建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6)加快试点示范工程。支持武汉加快“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支持襄阳、宜昌等地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力争将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宜都工业园纳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范畴,支持随州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支持宜昌、荆州、黄冈等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

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部门,有关市(州)政府配合。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主要目标:推动制造业与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发展,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建设网络经济强省。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生物产业产值达到8000亿元,新材料产值达到4500亿元,智能装备产值达到2000亿元,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航空航天装备、北斗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新能源汽车和专用汽车产值达到1000亿元。

工作任务:(1)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重点领域,突出集成电路、光通信、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北斗等优势行业细分领域,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打造10条产值过千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7%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武汉发展光电子产业,打造平板显示产业链,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支持武汉、襄阳、宜昌、十堰、荆门等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力度,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创新体系,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支持武汉建设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支持武汉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荆门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抓好50家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14个国家级、26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2)加快网络经济强省建设。实施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楚天云”“长江云”以及行业云等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立华中大数据交易中心。(3)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研究出台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重点领域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重点抓好600家试点示范企业和贯标对标企业。以汽车、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为重点,建设一批示范创业园、孵化园区,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新型生产模式企业。到2020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5%。(4)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光电子信息、磁电子、航空航天、机电工程、汽车、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军民结合产业,形成以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军工经济与民用经济融合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支持武汉、襄阳、宜昌、孝感等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基地、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孝感军民结合产业园等三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5)促进制造业集群做强做大。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武汉建设全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和存储芯片生产基地,打造千亿元北斗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支持襄阳、宜昌、十堰等培育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集群,打造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国防科工办、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有关市(州)政府配合。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