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02 17:48
分享:

3.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竞争力。

(1)深入开展继承挖掘。在推进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各流派学术理论及学说,总结流派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规律基础上,全面推进海派中医流派临床传承基地打造优势专病专科建设工作,形成以流派优势和特色为核心的特色中医诊疗中心。继续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在全面系统继承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转化为临床应用工程。推进中医药文献和临床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在已有的重要研究成果基础上,围绕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聚焦若干个重大疾病,开展从文献到实践,从基础到临床、产业的全链条式中医药协同创新,推动形成中医药科技的重大突破。开展对中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调查、挖掘整理、研究评价及推广应用。

(2)完善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继续完善以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为核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部市共建研究型中医医院、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为主体,围绕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形成融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继承和创新体系,推动中医药理论对临床应用创新、中西医融合式发展、临床诊疗能力提高、技术产品创新开发的指导。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吸纳多学科的优秀团队参与,深入研究开发健康服务相关产品,为打造智慧中医、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撑。落实和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举措,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人才培养、评价考核的第三方委托管理的探索。

(3)加速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探索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建立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医院评价、人才评价和科学研究投入与产出评价相衔接的机制,推动一批中医药成果的应用和产出,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服务。

(4)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协同创新。继续加强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医、教、研、产等各方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转化应用平台,健全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化进展,形成境外境内协同发展态势,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国际化能力。开展对太极等传统体育强身健体功法的研究,发挥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4.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

(1)推动中医药学科进一步发展。围绕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要求,推进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为继续保持上海中药学科全国第一的地位,中医学科力争第一,中西医结合学科稳居三甲提供支持。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和本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为基础,加强中医临床学科特别是临床二级学科的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和能力;推进中医药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发展,推动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学科或中西医融合式发展。

(2)继续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相结合基础上,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研究制定师承教育管理、考核、评价与政策措施,实施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结合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实施,推进本市全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在海上名医高级经验传承班和中医药人才学术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形成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继续实施百位名中医工程,深化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探索传统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和评价指标或标准,为建立传统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奠定基础。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养生,中医康复,中医护理、中药特色技术等中医药健康服务紧缺人才培养。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