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资源保护利用和防汛“十三五”规划(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09 20:12
分享:

(六)着力推进滩涂科学利用与生态保护,实现滩涂资源的动态平衡。

1.推进农用地滩涂整治项目建设。顺应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战略,按照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的要求,积极支持航道疏浚土和工程渣土的资源化利用。结合河势控制工程,全面完成横沙东滩七期、八期滩涂整治(成陆);抓紧实施南汇东滩促淤二期和整治一期工程;积极推进长江口北支中束窄工程,开展崇明北沿防汛除涝工程,减轻咸潮倒灌,支撑崇明生态岛建设。

2.推动建设用地滩涂整治项目建设。在保证渣土品质基础上,统筹工程渣土的资源化利用,支持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完成长兴潜堤后方、浦东机场外侧1#、2#围区和长兴岛零星滩涂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实施金山区龙泉港西侧产业项目用海,开展龙泉港东侧产业项目用海前期研究。

3.开展生态促淤,培育湿地。注重河口滩涂生态保护,合理进行人工生态促淤,保障湿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

(七)着力推进水务智慧管理,持续提升水务公共服务与管理效能。

1.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市、区及重点企业(集团)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区域和企业用水的总量控制与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管理,严控地下水开采。加强节水“三同时”评估与监管,推进对大用水户实时监管体系建设。滚动实施市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大力推进节水载体示范活动。推进工业节水工作,抓好月用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重点监管工业企业的对标和节水技术改造,进一步减少全市工业用水总量。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实现河湖水域面积只增不减,2020年前,全市河湖水面率提高到10.1%。

2.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水务科技创新。优化健全科技体制机制,强化科研基础能力;加强科技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基础性研究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水务标准化体系,规范标准化工作。重点围绕饮用水安全、城市综合防汛安全、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长江口综合研究、数据共享及云服务等5大方面,开展黄浦江上游生态水源湖(库)供水保障体系、排水防涝体系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区河网生态承载力和水生态修复、现代农田水利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撑水务重大工程建设。

3.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文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完成长江口和省市边界水文水质监测站网建设,推进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和巡测基地建设,构建以省际边界来水和水源地为主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4.依托“水之云”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水网”。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工程建设、规划、许可、监管、执法网上流转和并行协同,提升公共服务应用;加强资源红线管控,扩展水资源监测管理,建设“智能供水”和“智能防汛”,深化河湖水面动态变化监测评估,拓展水务专业网格化管理应用,提升行业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信息基础数据库及行业管理应用,建设“水之云”平台,实现全局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和应用的资源化、集约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升标准规范水平,确保信息化高效有序、安全可控。加强热线管理,提高市民热线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水务热线服务品牌。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