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中国大宗商品市场解读及后市预测分析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9-01-09 09:22
分享:

另外一方面,从2016年以来的这波经济反弹,制造业投资一直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可以看到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低于产能利用率和工业企业收入的增长。在以往的经济周期中,下游需求扩张的时候,制造业投资快速扩张,这些投资活动成为了当期经济的需求,助推了经济的扩张;但是,一旦需求回落,上一轮的投资变成供给,又会导致供需失衡,经济加速回落。对投资的抑制使得2017年经济增长弱于以往,但是却保存了经济增长动力。2018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有增长空间。企业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利润率低,负债率高是影响中国债务的重要原因。通过供给侧改革稳定了工业企业利润,有助于企业部门去杠杆,为托底经济提供了支撑。

不过,境外风险仍不容忽视。特别是美联储加息进程中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外流严重,欧元区内部也是暗潮涌动。2017年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一年之内加息3次,2018年加息4次。美联储加息的前提在于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美国GDP自2017年来不断攀升,2018年6月达到4.2%;失业率更是不断创近10年来的低位,2018年9月和10月达到3.7%;经济的先行指标制造业PMI一度涨至60以上,核心CPI也已经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虽然特朗普多次抨击美联储加息速度过快,但作为独立的部门及为下次宽松政策做准备,2019年美联储仍会加息2次左右。伴随着美联储加息及美元走强,新兴市场国家危机不断。欧元区内部,2018年12月的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下调经济增速和通胀预期,预计2019年后半年将首次加息。英国脱欧进展并不顺利,仍面临无协议脱欧风险。意大利债务预算案虽获得欧盟同意,但2019年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2、国内需求仍有亮点

经济的先行指标——制造业PMI在2018年12月跌破50荣枯线,制造业景气度继续下降。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企业不仅面临销售端的低迷,而且面临着融资困难、成本抬升的窘境,企业生存压力较大。由于债务负担从政府部门向居民转移,国内居民杠杆提高,房贷严重抑制消费能力;投资方面,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决心不会动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房地产投资规模难有明显改善。2018年尽管房地产调控趋严,但在行业高利润、低库存的背景下,投资仍然维持着较高增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1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1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较2017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基建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去杠杆,严控地方违规举债,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滑。1-11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仅为3.7%,较2017年同期降低16.4百分点。但可喜的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持续上升,并且显著高于固定投资增速,且是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反弹迹象。不过,领导层多次提出补短板,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可以预期未来西部及农村地区的基建投资将是重点方向。特别是轨道交通项目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支撑作用将会强化。近期发改委密集批复了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同时批复了上海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和杭州轨道交通三期的调整规划,两地新增的投资项目金额预计将超过3500亿元。加上12月初重庆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和12月中旬的济南轨道交通一期规划,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会对未来大宗商品市场的需求形成支撑。

3、环保政策将更为理性和灵活

比较2018年和2017年的环保政策可发现,2017年环保限产政策强执行带来两项良性成果,一是执行部门和生产企业积累了相关的经验,环保政策执行趋于柔性、企业反应趋于理性;二是通过整改,相关企业的环保设施和环保意识上了一个台阶。因此2018年的蓝天计划执行不仅效率提高,同时对市场的影响也低于预期。预期2019年,国内环保政策将继续发力,但停限产政策更为理性和灵活,更为贴近市场实际情况,同时相关企业的环保措施将进一步完善,预计大宗商品供应端的波动将会更加温和。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