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新业态加快成长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首超4%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10-25 12:00
分享:

三、对策建议

(一)引资引智,提升产业总量规模

武汉文化产业增加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但由于基数较低,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预期,现阶段要以“四个引领”为指导,实现赶超发展。一是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充分发挥武汉作为科教大市和省会城市所具有的辐射与吸纳能力,以百万大学生为人才支撑,重点引进如科大讯飞研发基地、小米华中总部等类型,创意设计、软件游戏、文化智能制造类法人单位、企业总部在汉落地,在财税支持、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缩短落地时间,尽快形成产出。二是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间资本活跃的软件设计、动漫游戏、广告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扩大布局,在“互联网+”领域扶持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如腾迅科技、斗鱼直播等,大量培育亿级、十亿级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武汉城市合伙人,壮大基数,提升总体实力。

(二)注重特色,实施分区差异发展

依据各区资源优势和现实情况,培植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具有设计院所众多、人员密集、服务业发达的优势,宜发展创意设计、软件游戏等新业态企业,做强建筑设计类企业;功能区依托科教、人才以及光电信息、先进制造优势,在软件开发、竞技游戏、数字媒体、直播动漫以及文化智能制造类企业发展上可以领先一步;新城区享有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可招商引入珠宝首饰加工、出版印刷、纸板包装等制造类企业,立足短时间内在总量、规模上提质进档,塑造“武汉制造”新优势。

(三)做强龙头,培育带动市场主体

骨干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引领行业整体跨越发展的动力引擎。一是传统企业升级改造。深挖文化企业30强如长江传媒等的引领作用,推动报业传媒、广电影视跨行业兼并重组,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传统传媒向新媒体转变。二是挖掘行业龙头。武汉“小而美”企业众多,如盛天网络等,多数是细分领域前三,但整体影响力还不够。应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股权合作、融资合作,参考滴滴、优步做法,同质企业并购、组建股份制企业,主导行业话语权。三是鼓励建筑企业成立设计公司。建筑行业是武汉支柱产业,葛洲坝、中建三局是千亿级企业,应鼓励大型建筑企业成立独立法人的设计公司,发挥武汉设计优势,有效纳入文化产业统计范畴。

(四)优化环境,发挥科技“乘数效应”

一是政策支持上,深化文化产业“黄金30条”,创新财政支持政策,采取政府采购、贴息补贴等措施,扶持文化企业创业孵化、投资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鼓励企业IP交易、挂牌上市,助推企业成长,提高品牌影响力。二是研发推动上,依托各类文化产业园,吸引科技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设计类、多媒体类、先进制造类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发挥科技“乘数效应”。三是业态培育上,积极适应文化科技载体的快速演变,及时运用“互联网+”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动漫设计、数字出版、手游直播等新业态,引导企业寻找、发现新的增长点。四是文化消费上,借鉴网络直播催生“网红经济”模式,以国家拉动文化消费试点为契机,创造新的文化消费需求品种和领域,用需求带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