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及日韩/欧美市场发展模式分析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05 14:23
分享: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大部分整车制造企业逐步由传统的纵向经营、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向精简机构、以整车开发、整车组装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其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越来越多地依赖外部独立的零部件供应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逐步独立于整车制造企业,形成了自主、完整的企业组织。

近年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不再简单地停留在传统的“来图、来料、来样”加工方面,而是更多地开始参与设计开发、样件制造检测、量产质量保证和市场服务等全套职责。在此背景下,国际零部件市场也形成了博世(RobertBoschGmbH)、电装公司(DensoCorp)等跨国零部件巨头,而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则专注于专业细分领域,如汽车发动机系统零部件市场的跨国巨头墨西哥诺玛科公司(NEMAK)、西班牙银峰集团(INFUN),德国皮尔伯格(PierburgGmbH)、法国Montupe等。

经过多年发展,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从最初主要由整车制造企业自主配套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逐步演化为日韩和欧美模式并存的发展态势。

(1)日韩整体发展模式

日韩企业采用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多层次资本架构体系,日韩整车制造企业通过向零部件企业参股,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吸收大量中小企业参加的广泛资本关系网络,并以占较大比例的内部关联交易为表现形式。这种合作体制可保证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同步发展,这种模式下,整车制造企业体系相对封闭,有时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商还会被要求不能对体系之外的客户供货。但近年来由于新车型和新动力平台更新升级的速度加快,部分日韩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体系开始出现开放的迹象。

(2)欧美独立发展模式

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模式下,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保持相互独立的契约关系,零部件企业向多个整车制造企业供货。一方面,整车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图纸向零部件企业招标;同时零部件企业也可以自主开发新产品供整车制造企业选择,实现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相对而言,欧美系的整车制造企业体系比较开放,对供应商的客户范围不做过多要求。由于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各施其责,专业化协作,加快推动了汽车行业新车型、新动力平台的更新,新技术的推广,将逐步成为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的主流合作模式。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