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进口肉类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简版)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12-04 17:08
分享:

五、“十三五”肉类进出口发展方向

“十三五”时期,我国肉类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畜禽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居民肉食消费为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肉类加工企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和肉品流通的紧密衔接,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和完善肉类食品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肉类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提升供给保障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开展进出口贸易看,需关注肉类产业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

第一、坚持“四化”协同、融合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要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同推进的理念和模式改造传统农牧业,加快肉类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肉类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肉类进口有利于平衡市场供求,但进口量过大,会冲击国内肉类产业,减少农牧民的收入,不利于国内产业成长。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需要掌握一个平衡点,做到既有利于满足市场肉类需求,又有利于国内肉类产业成长,增加农牧民收入。

第二、坚持质量第一、安全发展,确保居民健康。“十三五”期间,要依法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诚信自律,保证消费者吃的安全、营养、健康,共享发展成果。

由于我国肉类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肉类走私问题相当突出。据业内调查,近两年肉类走私规模已高达200万吨以上,接近正关进口的规模。这部分走私肉品未经检疫检验,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风险。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家将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把好肉类市场准入的关口。

第三、坚持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十三五”期间,要加快现代技术装备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肉类产业,推进自主创新,实行优质优价,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不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就会被市场淘汰。从肉类产业情况看,2015年我国肉类出口下降51%,有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原因,也有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目前,我国肉类加工的产业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较低,80%以上的企业还处于小规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机械加工的落后状态,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肉食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在进出口贸易中,必须注意有利于促进我国肉类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能力的增强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四、坚持扩大开放、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十三五”期间,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肉类食品生产方式。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肉类需求总量将达到1亿吨,肉类产量大概能增长到9000万吨,有将近1000万吨的缺口要靠进口来弥补。更多地利用好国外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不仅是肉类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基本方式;不仅是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更加开放、实现共享的重要途径。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