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印发(附全文/规划图)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8-21 09:16
分享:

中商情报网讯:日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到,安徽将着力构建畅通安全、布局合理、衔接高效、绿色智能、文明和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支撑。以下为具体内容: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6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为加快构建畅通安全、布局合理、衔接高效、绿色智能、文明和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前所未有,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快速客运铁路营业里程跃居全国第一,一级公路实现跨越式发展,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运输结构更加合理,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技术装备更加先进,安徽省在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得到确立。交通运输为促进全省区位优势发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综合交通网络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114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综合交通网总里程增加3.7万公里。至2015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总里程19.7万公里,衔接国家综合交通网络的“两纵、五横、三联”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加快形成,以合肥为中心,芜湖、蚌埠、阜阳、安庆、黄山为支撑,其他各市为节点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初步建立。

铁路。全省铁路网进一步完善,以合肥为中心的快速铁路网主骨架初步形成,安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根本提升。贯通京沪、京福、沿江高铁通道,建成阜六、宿淮铁路,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及南客站,完成漯阜、宁西铁路复线电气化、淮北火车站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郑徐、杭黄、商合杭、合安、郑阜快速客运铁路,庐铜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湖至宣城段,淮北客车联络线等。全面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合肥市轨道交通1、2、3号线先后开工。“十二五”期间,全省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172亿元,是“十一五”的1.6倍,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272公里,总里程达到415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330公里。

公路。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四纵八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建成徐明、泗许、黄祁、岳武等高速公路和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新增高速公路1317公里;开工建设滁淮、济祁、扬绩等高速公路,望东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等。改扩建国省干线公路5500公里,完成投资1307亿元,是“十五”和“十一五”10年总和的3.6倍,路网质量、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显著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县乡公路升级改造120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9000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5600座,安保工程3.5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安全保障和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571亿元,是“十一五”的2.4倍。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46公里,一级公路从499公里增加到3166公里。

水运。干线航道通航能力显著提升,支流航道建设持续推进。完成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石门湖航道整治,建成沙颍河阜阳船闸、合裕线巢湖、裕溪复线船闸、浍河固镇复线船闸等。主要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快,集装箱吞吐能力大幅提升,芜湖港成为我省首个亿吨级大港,并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喂给港。建成马鞍山郑蒲港区一期、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蚌埠新港二期、安庆长风港区一期等工程。“十二五”期间,全省水运建设完成投资237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5729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428公里。全省港口吞吐能力达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119万标箱,分别是“十一五”的1.3倍、3.9倍。

机场。机场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全省通航民用运输机场达到5个。完成阜阳、安庆机场改造,持续推进黄山机场改造,芜湖宣城机场选址获批,蚌埠、亳州、宿州等运输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启动砀山、庐江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建成宁国通用机场,全省通用航空实现零的突破。“十二五”期间,全省机场建设完成投资39亿元,是“十一五”的1.7倍。

油气管道。基本形成“西气川气同供、南北管网联通”的双气源供应格局,成品油管网进一步延伸。建成江南联络线、利辛—颍上支线、江南产业集中区支线等天然气管道,安庆—合肥—淮南—阜阳、合肥—蚌埠成品油管道。“十二五”期间,管道建设完成投资50亿元,新增输气管道800公里、输油管道520公里,全省油气管道总长达到2960公里。

(二)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全省综合运输能力持续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可选择性进一步增多,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客、货运输量年均分别增长15.4%、16.1%,周转量分别增长12.1%、15.9%。

运输范围持续扩大。快速客运铁路覆盖13市17县,开通合肥至4个直辖市、14个省会城市、50个地级城市的高速列车。长三角货物快运、“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合肥—宁波铁海联运班列、合肥—上海城际特需班列陆续开行。民用航空线路通达城市增加到48个,合肥新桥机场开通至德国法兰克福和日本大阪、静冈国际航线。乡村两级班车通达率分别达到100%和98.7%。全省278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全部投入运营,实现全省邮政普遍服务乡镇全覆盖。天然气管道覆盖全省15市24县。

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互联网、自助机售票等信息化、电子化票务结算服务普遍运用。全省高速公路实现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全覆盖并与全国联网,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工程加快实施,1500个邮政网点开通联网售票业务。道路甩挂运输量进一步增加,蚌埠港开通淮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通首条全货机班线。

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强力推进治超工作,全省路面车辆超载超限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全覆盖。全省“两客一危”车辆全部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大力推进渡口整治改造、渡改桥工作,渡口整治率达100%,渡船钢质化率超过95%。全省道路运输万车死亡率从2.91下降到1.67,水上港口每百万吨吞吐量事故发生率进一步下降。组建省综合交通研究机构,建设安徽省现代智能综合交通创新基地,交通发展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三)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依托重大工程建设,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通过集成创新、原始创新,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全国跨度最大的合福高铁铜陵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开通全省第一个4E级干线机场、第一座两千吨级复线船闸。铁路电气化率达到53.7%,复线率达到66.3%,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24.4和13.3个百分点。公路沥青水泥路面铺装率60.5%,较“十一五”末增加10.7个百分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比例达90.69%,较“十一五”末增加1.9个百分点。

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国产新一代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在我省广泛应用。全省营运船舶总载重、平均吨位较“十一五”末翻一番,内河运力规模居全国第一。船龄15年以上的老旧运输船舶比例由“十一五”末的15%下降到6%,船型标准化率超过50%。研究开发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仿真测试验证平台和道岔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合肥南车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维修基地建成使用,芜湖LNG燃料动力船项目被列为国家试点。

生产技术持续创新。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板式无砟轨道等系列新技术在高铁中得到全面应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快速制梁、连续梁等桥梁施工技术不断创新。长江桥梁深水大型沉井基础施工、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施工、钢梁桁片式制造架设技术世界领先。

(四)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稳步实施公路系统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海事(港航)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邮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设立铁路建设投资基金,大力推行国省干线公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建设模式。设立民航发展专项资金,加强航线航班培育。向社会公布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交通示范项目,安徽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PPP模式试点省,蚌埠至五河高速公路、省道S307亳州段、S215皖苏界至广德凤桥段等PPP项目顺利签约。下放国省干线公路、内河航运相关项目审批、核准权限,修订交通项目核准目录。公布交通领域权力清单,规范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路网布局不够完善,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平衡;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不足,至长三角、长江中游等周边地区的部分高速公路通道能力饱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不够顺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多式联运有待进一步发展;部分技术装备落后,智能交通需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仍需深化。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