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产阶级踩踏事件你怎么看?揭秘中产阶级育儿五大鄙视链
来源:香港凤凰周刊 发布日期:2017-05-31 09:04
分享:

微信朋友圈,父母装逼的新战场

每次路过地铁站内一家高端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海报时,张发财都会感到尴尬。海报上,三个孩子趴在一堵高墙边,希望看到墙外风景。一个孩子站在平地上,纵使她抬起头,墙沿仍遥不可及;一个孩子站在几本叠摞的书上,踮起脚尖,只能奋力地看到一点点“外面的世界”;第三个孩子则站在一个由该培训机构logo搭建的、比第一个孩子个头还高的台子上,不仅轻松俯视外面的世界,甚至只要他愿意伸脚,就可以轻松跨出“围墙”。

“看了很不舒服,赤裸裸地炫耀歧视,然而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张发财说。在他看来,在这个年收入5万和年收入百万都被看作是中产阶级的国家,内部的差距必然是巨大的。因为家庭权力、财富、社会地位的不同,注定了很多孩子终其一生努力希望达到的“终点”,仅仅是另一些孩子的“起点”。

在他眼里,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残酷的“竞赛场”,今天A带着孩子去了迪士尼乐园,明天B带着孩子去品尝法式大餐,后天C带着孩子躺在马尔代夫的沙滩上……

“上次带孩子去日本,我也曾抓紧时间猛晒好几天。”张发财说,每到一个景点、餐厅,都拉着孩子各种角度拍照,别人都在吃饭,自己却在修图,发上朋友圈后,隔几分钟就刷新一次,只为看看又有谁点了赞。

有一次在某高档西餐厅,一道精致菜品端上桌,孩子突然大喊一声:“妈妈,快拍照!”然后很自然地举起刀叉,摆出一副很享受的样子。邻桌的人都笑了,张发财感到很尴尬。原来,孩子已经掌握了妈妈的套路。

其实,所有孩子之间的攀比,都源于家长之间面对巨大落差时,自己的不甘心,很多人追求的,不过就是在各方面“碾压”别人的优越感。正如有文章分析所说:中产父母们期待孩子“一代比一代好”,养孩子追求“质量”和“体面”,动辄旅游住五星级酒店,童装玩具必须进口,完全是掉入了“体面”养孩子和“高质量”养孩子的陷阱。

在中产阶级育儿焦虑症背后的残酷事实是,大部分孩子长大以后很难超越自己父母所在的阶层,因为在涉及权力和利益的交换中,中产阶级上升通道及其狭窄,”关系“、”背景“、”靠山“并非中产阶级所擅长。

只是,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也或许是不愿承认这个事实。如同每个买彩票的人都觉得头奖说不定会砸到自己,每一个中产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也许是个例外。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明知清华毕业也不一定买得起房,但大家还是愿意倾家荡产买下学区房的原因吧。”张发财说。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的事了”,这是一句很多家长都同意但却永远也做不到的“正确的话”。至少张发财已经不再可能,让孩子如当年的自己,在街边的土堆上玩泥巴、在公园的草地里捉蚂蚱。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