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及布局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3-21 14:31
分享:

三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出台政策措施,把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作为引领工业转型升级、抢占工业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产业来抓,形成了上游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系统集成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AGV(物流运输车)、数控机床、注塑机械、包装装备、停车设备等智能成套装备不断拓展,自主发展、产业链条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2015年实现产值约400亿元,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销量2500台。集聚了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了“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广州市(黄埔区)”等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5家企业入选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第一批),占全省的三分之一;2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机器人TOP10”标杆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5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8052.52亿元,比2010年增长75.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1%,比2010年提高4.6个百分点。受理发明专利申请20087件,发明专利授权6626件,分别是2010年的3倍、3.3倍;全市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有技术研发机构,建成企业技术中心468家,其中国家级22家(占全省25%)、省级188家、市级258家。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高新技术企业1919家。

——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按照“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15年国家级、省级园区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1%。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增城开发区等3大国家级开发区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花都开发区、从化开发区、云埔工业园区、白云工业园区等4个省级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全市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08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工作的意见》和相关政策措施,全面铺开“退二进三”工作,分三批完成中心城区319家企业搬迁,并在白云、花都、从化、增城、番禺、南沙选定11个“退二”产业基地承接企业搬迁。至2015年末,“退二”工作基本完成,环城高速公路范围内工业生产企业完成清退。

——两化融合向深层次推进。“十二五”期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电话、互联网应用普及率、工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指标大幅度提高。“十二五”期末,光纤覆盖用户超过700万户,光纤入户率达62.3%。建成3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站超过3万座,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站超过6.5万个。建成广州超算中心、亚太信息引擎、中国电信沙溪云计算中心、广州云谷南沙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广州)数据中心等一批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重点制造企业的电子商务普及率达70%以上;10家企业纳入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市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9.2%;单位GDP(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0%;单位GDP电耗累计下降22.9%;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4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控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2.存在问题。

——先进制造业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市工业发展速度相对偏慢,导致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33.9%下降到2015年的28.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64.7%下降到2015年的54.3%。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1.7%,低于全省占比16.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偏小,未能成为引领工业发展动能转换的先导产业。广州制造业在全球分工格局中,总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参与的工作仍以加工装配环节为主,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都比较低。新增制造业大项目少,工业投资多年在低位徘徊,“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217亿元,远低于天津(20945亿元)、重庆(18279亿元)、苏州(10995亿元)、上海(5925亿元)。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