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统计公报:GDP总量12401亿 投资实现平稳增长(附图表)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1-03-16 10:40
分享:

中商情报网讯:2020年是青岛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形势,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强大韧性,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人民福祉水平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12400.56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7%。

一、综合

经济发展好于预期。统一核算结果显示,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12400.56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5.4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4361.56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7613.59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比例由2019年的3.5:35.6:60.9调整为3.4:35.2:61.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六稳”“六保”落地见效。发挥政策调控作用,出台减税降费、稳岗就业、房租减免等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40亿元左右,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兜底基本民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2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3%,控制在较低水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47156元,增长3.7%。市场主体活力增强,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31.6亿元,增长12.4%,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粮食能源供给增加,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300万吨以上,能源生产量2589.1万吨标准煤,增长6.9%。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24个增长,增长面68.6%。财政支出兜底民生,公共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支出分别为31.0、30.7和223.0亿元,分别增长68.1%、29.7%和14.6%。

表1:202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全市不良贷款率降至1.29%,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市级安排财政扶贫资金6.6亿元,全市6万多贫困人口和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摘帽。全市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均值分别为31、7、31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PM2.5改善16.2%,二氧化硫改善12.5%,氮氧化物改善3.1%。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8%。

二、新动能与创新

“新经济”加快培育。全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推进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2.6%。2020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7.9%;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发展,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8.1%;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54.2亿元,增长688.0%。全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39.6亿元,增长11.4%;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2.2%,检验检测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5.3%,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8.6%,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5.5%。“新产品”产量增速较快,城市轨道车辆产量1836辆,增长3.7%;智能电视产量1681万台,增长15.6%;工业机器人产量1702套,增长45.0%。

图2:2017-2020年“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初步统计,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2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3项。其中,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11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92项。其中,自然科学奖11项,技术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74项,最高奖项1项,国际合作奖1项。技术合同交易额286.6亿元,增长68.0%。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28.4亿元,增长35.1%。全年有效发明专利38549件,增长20.7%。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1件,比上年增加6.6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755件,比上年增加374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396家,比上年增加567家。现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2家。

图3:2016-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增幅

三、农业

农林牧渔业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53.21亿元,增长2.7%。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7.80亿元,增长4.5%。

种植业发展保持平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0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0.9万公顷,花生播种面积7.5万公顷。粮食产量304.6万吨,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55.8万吨,增长4.7%;花生产量36.0万吨,增长5.1%;水果(含果用瓜)产量116.5万吨,下降1.9%。

图4:2016-2020年粮食产量

林牧渔业持续恢复。全年实际完成造林(更新)面积0.7万公顷。全年肉类产量48.0万吨,禽蛋产量24.7万吨,牛奶产量30.7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包括远洋捕捞)101.1万吨,增长0.2%。海、淡水养殖面积3.5万公顷,增长2.9%。远洋捕捞量14.7万吨,增长1.4%。

现代高效农业基础增强。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83.22亿元,增长16.9%。截至2020年,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产业强镇12个;2020年新创建田园综合体13个、农业绿色园艺标准园48个、标准化示范场43家;“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805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2个。农机总动力754.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4.7万千瓦。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3%。

表2:2020年主要种植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四、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复苏。全市工业增加值3268.38亿元,增长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4.7%,重工业增长5.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7%,股份制企业增长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0.5%,制造业增长5.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7%。分重点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增长19.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4.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0.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9.5%。

表3: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531.6亿元,增长12.4%。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77.8亿元,增长2.1%;股份制企业利润353.7亿元,增长1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178.4亿元,增长3.3%。

表4: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

建筑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资质内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20家,实现增加值1112.79亿元,增长4.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00.2亿元,增长6.8%;上年结转合同额2408.8亿元,增长6.4%。

五、服务业

服务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613.59亿元,增长4.1%,占GDP比重为61.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7%。

图5:2016-2020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及增速

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405.1亿元,增长8.9%。生产性服务业中,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46.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4%,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4.3%。生活性服务业中,规模以上影视节目制作营业收入下降7.5%,文艺创作与表演营业收入增长23.7%,体育营业收入下降15.6%,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8%,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营业收入下降5.7%,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5%。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90.6亿元,增长3.4%,占全市GDP比重为31.4%。

邮政电信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14.3亿元,增长21.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0.8亿元,增长26.3%;电信业务总量983.6亿元,增长21.1%。快递业务量5.9亿件,增长29.5%。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464万户,增长11.0%。全市移动电话1257万户,增长0.9%。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0824个。

旅游业逐渐复苏。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6312.3万人次,下降44.2%,实现旅游总收入1019.3亿元,下降49.2%。年末,拥有A级旅游景区112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26处,3A级旅游景区69处。拥有星级酒店91个。其中,5星级酒店9个,4星级酒店23个,3星级酒店56个。拥有旅行社599个。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旅行社59个,经营入境和国内旅游业务旅行社540个。

交通运输平稳回升。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货运量3.6亿吨,增长4.3%;完成旅客运量3150万人次,下降56.5%。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14万辆,增长7.3%;其中,私人汽车273万辆,增长7.8%。全年港口吞吐量6.1亿吨,增长4.7%;外贸吞吐量4.5亿吨,增长5.9%;集装箱吞吐量2201万标准箱,增长4.7%。年末拥有国内航线161条,国际航线9条,港澳台地区航线1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1456万人次,下降43%;航空货邮吞吐量21万吨,下降19.3%。

表5:2020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量及增速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实现平稳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在建项目6907个,比上年增加1258个。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7%。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5%,工业技改投资增13.7%。医养健康等社会民生发展进一步提升,民生类投资增长28.9%。

图6: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15个攻势精准发力。产业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投资增长28.9%;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突破平度莱西攻势投资增长25.6%;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攻势投资增长15.1%;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民营经济攻势投资增长13.0%。

13条产业链加速凝聚。现代金融服务投资增长238.1%,商贸业投资增长124.1%,现代高效农业投资增长107.7%,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增长50.0%,高端装备投资增长28.3%,新能源新材料投资增长11.7%,现代海洋投资增长9.3%,高端化工及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长8.7%,现代物流投资增长4.8%。

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45.1亿元,增长13.4%。其中,住宅投资1479.2亿元,增长19.4%。商品房销售面积1653.6万平方米,增长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30.4万平方米,下降3.1%。

表6:2020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增速

全年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010套,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193套。截至2020年末,全市正在享受租赁补贴家庭共12430户,全年发放租赁补贴8354.6万元。

七、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03.5亿元,增长1.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94.4亿元,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09.1亿元,增长3.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683.7亿元,增长2.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9.8亿元,下降5.7%。

图7:2016-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7.4%,饮料类增长33.0%,烟酒类增长1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5.5%,化妆品类下降4.0%,金银珠宝类下降24.3%,日用品类下降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4%,中西药品类增长4.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0.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下降41.8%,家具类下降54.2%,通讯器材类下降5.0%,智能手机类增长0.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8.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4%,汽车类增长3.6%。

网络交易迅速扩容。全市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额1.17万亿元,增长4.2%;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网络销售额541.6亿元,增长22.9%。

八、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逆势上扬。全市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6407亿元,增长8.2%。其中,出口额3876.8亿元,增长13.7%;进口额2530.2亿元,增长0.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817.7亿元,增长16.3%。其中,出口1099.8亿元,增长18.4%;进口717.9亿元,增长13.2%。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448.4亿元,增长6.1%。其中,出口278.2亿元,增长9.3%;进口170.2亿元,增长1.2%。

图8:2016-2020年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对外合作更加深入。全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9318份,增长4.2%;合同额70.1亿美元,下降1.9%;执行额50.5亿美元,增长7.1%。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8007份,增长5.1%;合同额62.6亿美元,增长1.8%;执行额44.2亿美元,增长11.8%。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672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额6615亿元,下降4.7%;进口额5057亿元,下降12.5%。

表7:2020年全市主要商品进出口情况

表8:202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增速

利用外资稳定增长。2020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82个,下降7.6%;合同外资178.5亿美元,增长33.7%。全市实际使用外资58.5亿美元,增长0.2%。

“一带一路”融合发展。全市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1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9亿美元,下降73.0%;中方实际投资额1.2亿美元,下降49.2%。

对外投资更加广泛。全市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承揽项目83个,新签合同额34.8亿美元,增长3.6%;完成营业额28.8亿美元,下降31.2%。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0047人。

九、财政金融

财政保障全面有力。全年财政总收入384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3.8亿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898.8亿元,下降0.3%;增值税331.3亿元,下降8.3%;企业所得税153.9亿元,增长3.6%;个人所得税45.4亿元,增长29.3%;城市维护建设税58.4亿元,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4.7亿元,增长0.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9.4亿元,增长8.1%;教育支出288.6亿元,增长4.9%;科学技术支出46.9亿元,下降29.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3.0亿元,增长14.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6.6亿元,下降15.4%。全年税务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2220.1亿元,下降9.1%。其中,国内税收1708.7亿元,下降3.1%。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截至202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507.1亿元,比年初增加2630.8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9821.8亿元,比年初增加2538.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8030.9亿元,比年初增加1275.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1064.8亿元,比年初增加2854.9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20211.0亿元,比年初增加2879.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6644.7亿元,比年初增加953.2亿元。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11亿元,增长4.9%。其中,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48亿元,增长11.5%;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63亿元,增长2.5%。证券分支机构证券交易额59965亿元,增长53.9%,法人机构证券交易额43698亿元,增长42.7%。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62家,管理基金规模1039.3亿元,增长26.6%。境内上市公司累计44家,比上年增加5家。

十、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含民办高校)29所。其中,普通高校27所。全年研究生招生2.0万人,在校研究生5.3万人,毕业生1.3万人(不含驻青科研院所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招生11.4万人,在校生37.7万人,毕业生9.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0万人,在校生8.4万人,毕业生2.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6.0万人,在校生14.4万人,毕业生3.9万人;初中招生9.7万人,在校生28.6万人,毕业生9.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1.6万人,在校生60.4万人,毕业生9.8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4万人,在校生0.2万人,毕业生0.0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4.5万人。

图9:2016-2020年各类学校招生人数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市共有影剧院91处,文化馆(站)150处,博物馆104处,公共图书馆12处,国有文艺院团8个,广播电台6座、11套节目,电视台6座、17套节目。全市共有档案馆11处。

卫生服务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4459处。其中,医院、卫生院460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处,妇幼保健机构12处,门诊部(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573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49万人。其中,医生3.97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6.4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6.25万张。

体育事业方兴未艾。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17.5枚、银牌254枚、铜牌267枚。重点体校1所,学员980人;业余体校10所,学员1807人。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胶东国际机场已建成,济青高铁、青连铁路、潍莱高铁开通,龙青高速、新机场高速一期等道路通车。年末,市区常规公交8553辆,线路655条,年客运量65014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78万人次。市区巡游出租汽车10568辆,年客运量14720万人次,日均客运量40万人次。地铁运营线路6条,年客运量13975.3万人次,日均客运量38万人次。全年地铁开行列车46万列次,总运营里程1511万列公里。

十二、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187万吨标准煤,下降1.6%。全社会用电量476.6亿千瓦时,增长2.5%。其中,工业用电量258.8亿千瓦时,增长2.5%;服务业用电量118.3亿千瓦时,增长2.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1.4亿千瓦时,增长2.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66.9万吨标准煤,下降3.8%。其中,煤炭消费量下降4.5%;石油消费量增长10.6%;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3.1%。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27吨标准煤,下降5.1%。

图10:2016-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速

能源生产更加低碳清洁。全市能源生产量2589.1万吨标准煤,增长6.9%。其中,原油加工量1340.1万吨,增长11.7%;汽油生产量370.8万吨,增长0.5%;柴油生产量331.8万吨,增长11.5%。发电量172.5亿千瓦时,下降4.7%。新能源发电量20.5亿千瓦时,增长15.4%,占全市发电总量比重为11.8%。其中,风力发电量增长24.6%,垃圾焚烧发电量增长26.1%。

环境治理效果显现。全市年平均气温13.5℃,平均年降水量为983.4毫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占全年的86.3%。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8.7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0分贝。

平安青岛建设不断推进。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2起,死亡59人,分别下降5.7%和6.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48,十万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55。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56元,增长3.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05元,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56元,增长4.8%。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294元,增长2.7%,恩格尔系数为28.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936元,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38元,增长1.6%。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3.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8.0平方米。

表9: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情况

表10: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表11:2020年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截至2020年末,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91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18335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0960人,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支出15324.1万元。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312.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62.6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7.8万人。

图11:2016-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