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7-2020年)(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12 17:20
分享: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苏发〔2017〕5号)等文件精神,促进全省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建设基础

近年来,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民生“六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5年底,全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9万个,病床41.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1.89万人;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从2010年3.43张增加到5.19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37人、注册护士2.56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0.73人、1人;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共有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9407家,床位93954张,非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占比29.5%,床位数量占比22.7%。全省2015年门急诊人次5.46亿人次,住院病人数1217万人,医院床位使用率保持在95%以上,基层乡镇卫生院床位使用率由2010年的57%提升到2015年的63.4%。基本建成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但是,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比较突出。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均卫生政府投入等指标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资源配置不合理,各地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差距明显。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区且发展较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相对较慢,同时儿科、妇产、精神卫生、康复、护理等领域服务能力相对较薄弱。二是医疗卫生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护士配备不足,医护比仅为1:1.05;公共卫生技术人员配置不足,仅为0.46人/每千常住人口;县(市)以上综合性医院规模扩张趋势明显;城市大医院资源过度利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矛盾并存。三是医疗服务供给与健康需求不相适应。慢性病患病率快速增长,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精神类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主要的健康危害,医疗卫生服务压力进一步加大。四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联通共享机制有待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尚未健全。五是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有待强化,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规划的统筹作用和调控效力有待增强。

二、发展趋势与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目标和战略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围绕推进“两聚一高”,制定《“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对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追求,激发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健康服务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提出新的任务;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的保障。

同时,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育政策调整等,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生产生活环境和方式的转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对妇幼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带来新的压力。经济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统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均衡和协调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还要看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面对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规划建设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