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印发(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11-03 17:55
分享:

第四章地质调查评价

一、公益性地质调查

1.基础地质调查

开展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徽段)、钦杭成矿带(安徽段)、国家规划矿区及全省重点勘查区的大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20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23幅(附图4),以及重要找矿远景区的1︰5万地物化遥地质调查。与此同时,逐步有序更新1︰5万地物化遥调查资料。

2.综合地质调查

至2020年全面完成皖江经济带1︰5万基础地质综合调查,实现皖江经济带1︰5万基础地质综合调查的全覆盖和数据及时更新,完成皖江地区1︰5万基础地质综合调查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基础地质调查数据更新机制,为开展不同层面的专题调查评价提供详实、可靠和高精度的基础地质资料。

3.其它地质调查

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加强城市地质、农业地质调查、重大工程专项地质调查、中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等,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专栏四公益性地质调查

类 别 调查内容 图幅数量 完成面积(平方千米)
基础地质调查 1︰5万区域地质调查 20 8741
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 23 10088
1︰5万地磁测量 12 5280
1︰5万化探测量 23 10120
综合地质调查 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合肥、滁州、芜湖、马鞍山、安庆、六安、铜陵、池州、宣城)
75800
其它地质调查 城市地质调查(马鞍山、芜湖、池州、安庆、宣城)
44366
农业地质调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3项 土地质量调查评价8项
49950
41069
重大工程专项(引江济淮、过江隧道、沿江环境治理)
800
皖南、大别山区1︰1万地质灾害调查
20000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重点成矿区带调查评价

加快推进沿江、沿淮等重点成矿区带远景调查评价,加强重点矿区深部矿产调查评价,积极探索第二找矿空间,力争实现找矿重要新发现,圈定一批新的找矿靶区,提交一批新发现矿产地,为后续矿产勘查奠定扎实基础。积极推进“四大新区”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积极推进浅层地热能和矿泉水调查评价和商业性地质勘查。

2.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扎实开展全省富有机质页岩层分布的调查工作,稳步推进马(鞍山)—芜(湖)—宣(城)页岩气重点勘查区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逐步开展合肥盆地、望(江)—东(至)—石(台)页岩气远景区资源潜力评价。以沿江江南地区的和无盆地、南陵盆地、宣广盆地为重点区块,部署地球物理勘查、二维地震勘探,全面获取页岩气系统参数,查明全省四套页岩气目标层有效含气页岩层段,评价全省页岩气资源潜力。至2020年,调查评价全省页岩气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选择重点区块进行勘探开发先导实验,初步形成页岩气工业开发。

三、基础地质和资源开发关键问题研究

1.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研究

加强整装勘查区和重点勘查区基础地质、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动态评价区内资源潜力,建立或修正找矿模型,研究部署调整方案,为区内矿产勘查提供导向。加强大地构造与成矿作用研究,完善成矿理论和矿床模型,为矿产勘查部署提供依据。

2.深部找矿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针对重要矿集区的深部找矿、浅覆盖区找矿等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物化遥和已有钻探资料,探索深部成矿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等理论,研究深部找矿的有效技术方法,进一步拓展找矿区域和找矿深度。

3.技术方法研发与推广

加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方法研发与推广。以浅覆盖区和老矿山深部找矿为目标,在电、磁、重、震等领域开展探测技术研发,提升自有知识产权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水平。

加强钻探技术研发。针对覆盖区地质调查和深部找矿的需求,研发深部钻探技术装备,提高勘查效率与质量。

探讨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开展浅覆盖区综合物化探技术方法的组合应用。推进航空地球物理、地面地球物理和深穿透地球化学以及钻探等方面的隐伏矿和深部矿勘查技术方法创新,完善矿床勘查地球化学定量评价和找矿靶区优选的技术方法,选择代表性地区开展示范。

积极推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充分发挥技术目录的政策导向作用,在采矿、选矿、矿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等方面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严格监督限制和淘汰技术工艺准入,不断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和利用水平。

四、地质资料信息化集成与社会化服务

1.加强地质资料馆藏建设

以省地质资料馆为依托,加快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集中统一保管、信息集成、开发利用、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强化地质资料多元数据集群化管理,提供社会化服务窗口。在市级地质资料馆藏建设试点基础上,推进中心城市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

2.逐步完善地质资料信息化集成

建立完善覆盖全省的基础地质资料、矿产资源储量、矿山开发利用、水工环、矿业权、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等基础数据库,推进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建立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库。健全和完善基础数据库的衔接和共享,提高地质资料信息的集中度和关联度,逐步形成分布式、多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地质资料信息网络。建立动态监测信息体系,使信息采集、数据更新、实时监测紧密结合。

3.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服务体系

构建省、市、县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形成网络化的社会服务体系,重点建立地质资料数据社会服务平台,提供地质资料信息产品在线服务。及时更新全省地质资料目录,网上公开查询不涉密公益性地质资料和矿产勘查资料,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用户进行地质资料信息深度加工和整合提供服务平台;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基础性、综合性地质信息服务。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开展矿产资源空间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加强矿产资源信息管理、信息发布、信息安全等机制建设,实现矿产资源信息加工、处理和存储的科学化、现代化,不断提高信息利用水平。编制矿产地质志,全面反映矿产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