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首个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出炉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12-19 16:47
分享:

第三篇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

以智慧农业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坚持推进“六个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第六章推进品牌强农

着力培育、整合、宣传、保护农业品牌,构建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基础、企业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湖南农产品品牌体系,全面提升“湘”字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一节打造“湘”字号品牌

29.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传统农耕文化,结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依托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引入现代元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围绕“安化黑茶”“保靖黄金茶”“君山银针”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擦亮湖南黑茶、绿茶、黄茶、红茶、白茶“五彩茶”名片。立足油茶产业优势,打造“湖南茶油”区域公用品牌。利用湘中南丘岗山地,培育水果、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着眼洞庭湖平原,打造“洞庭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围绕高档优质稻推广,打造“湘米”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以及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到2022年,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湘”字号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0个以上。

30.打造农业企业品牌。引导支持同行业、同产品的企业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支持涉农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在“新三板”挂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到2022年,打造农业企业品牌100家。

31.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立足粮食、畜禽、蔬菜、茶叶、水果、水产、油茶、油菜、中药材、竹木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湘”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试点。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定位、技术革新和品种开发,推动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到2022年,“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占种植业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500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或跨县市区联合打造1个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每个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1-2个主打品牌。

第二节强化品牌推介与保护

32.强化品牌推介。落实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政策措施,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农产品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办好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大力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做好品牌宣传推介,鼓励名特优农产品建立展销中心、专卖门店,实施“湘品出湘”“湘品出境”工程。组织新闻媒体精心策划,挖掘农业品牌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内涵,讲好“湘”字号农产品品牌故事,提高影响力、认知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33.加强管理与保护。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品牌权益保护规章制度,强化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知名农业商标品牌的重点保护。严格质量标准,规范质量管理,强化行业自律,维护好品牌公信力。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和评价体系,对认证和授权的品牌产品实施动态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从严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行为。将知名农业品牌纳入湖南名牌和企业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加大经营主体知识产权、品牌维护、品牌保护等培训,提高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七章推进特色强农

重点围绕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调优调精调特农业生产力布局,形成优势明显、类型多样、产出高效、带动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

第一节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34.优化区域布局。长株潭地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因地制宜推进“退粮进经”,适度调整粮食生产比重,聚焦发展具有“养生、休闲、体验、观光”功能的高效果蔬、花卉苗木等生产;耕地重金属污染区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非食用性替代作物等,统筹推进休耕试点。环洞庭湖区,重点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统筹考虑“退耕退养”“还湖还湿”等生态建设要求,提升优质粮油、蔬菜等规模化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支持就地加工转化。湘中南地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充分挖掘丘岗、山地生产能力,推进节水和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油茶、竹木等林业特色产业,适度发展特色畜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蔬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培育发展“湘江源”优质菜果产业。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片区,重点发展传统生态农业。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通过原生物种保护、传统耕作推行、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聚焦发展品牌茶叶、道地药材、特色水果、特色畜禽。

35.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根据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30个左右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领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逐步打造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第二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36.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非粮食主产区采取退耕、轮作等方式,适当调减水稻种植面积。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合理利用退耕地、草山草坡和冬闲田发展优质饲料牧草。稳定生猪生产,扩大牛羊等节粮型草食牧业和林下生态畜禽养殖业发展,提高牛羊肉在肉类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湘西黑猪、黔邵花猪、临武鸭、芷江鸭、雪峰乌骨鸡、九嶷山兔、石门土鸡等特色养殖。加强城镇周边供应低温奶的奶源基地建设,打造现代奶业示范牧场。积极发展特色优质健康水产养殖,因地制宜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37.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集群培育行动,打造千亿级产业。到2022年,粮食、畜禽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达到4000亿元,蔬菜产业接近3000亿元,茶叶、水果、水产均突破1000亿元,油茶、油菜、中药材、竹木分别达到500亿元以上。建设10个“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30个左右现代粮油产业省级重点县,3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

第三节突出“一县一特”“一特一片”

38.优化产品结构。引导发展“高端、小众”特色农业,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动一县形成一个或多个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特色产业或品牌,力争“一特一片”。调减滞销、大宗低值农产品生产,扩大市场紧缺、潜在需求大的“三品一标”中高端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制定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种更新换代规划,有序推进品质升级。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做优做强湘米工程,适当调减双季稻,大力发展单季高档优质稻、再生稻,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大豆、高粱等市场紧缺优质专用旱杂粮生产,推广粮改饲,逐步提高优质旱粮、饲料粮在粮食中的比重。大力发展营养保健型、加工型、兼具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水果、茶叶、茶油、中药材、湘莲、黄花菜等特色园林生态农产品。积极开发节粮优质的地方特色畜牧、水产品。

39.落实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按“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着眼千亿级产业全产业链打造,坚持“品牌引领、市场导向、龙头带动、集中连片、资源依托”原则,加快资源要素集聚,夯实种养基础,配套完善种苗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带、产业片和产业基地。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