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06-27 11:05
分享:

(三)野生及动物类药材产能不足,需求稳定增长

长期以来,动物类药材多为野生。由于野生资源稀缺,且逐年枯竭,国家对其实施严格的政策保护,再加上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使得野生及动物类药材供给出现不足,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价格呈现平稳上升态势。

2017年,反映野生药材价格运行情况的“中药材野生99价格指数”(我国流通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99种野生中药材市场价格的综合加权)上半年突破3000点,上行至3200点附近,下半年小幅度回调,上涨117.4点,环比上涨3.93%。

71个动物类品种中,34%的品种价格上涨,平均涨幅25.41%,珍珠、五谷虫、蝉蜕等上浮较大;24%的品种价格下跌,平均跌幅跌16.20%,鹿角霜、龟甲和蟋蟀降幅明显。

(四)药食同源品种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增长主力

2017年,药食同源品种发展势头强劲,相关品种需求总量增长率为9.5%,远高于非药食同源品种。随着中药饮片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布局药食同源类产品,将一些滋补类药材用于食品、保健食品,从而刺激此类药材销量不断增加。

据阿里健康发布的《2017年度健康消费报告》显示,40岁以下人群已成为健康消费的主力军,在消费人群中占比达72%。同时,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也直接刺激了药食同源产品的消费。天地网统计数据显示,人参、三七、枸杞子、花茶等药食同源品种近两年保持了8%以上的销售增幅。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