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政策解读/全文)
来源:中国证券网 发布日期:2017-06-14 16:35
分享:

2. 体外诊断类

智能化现场快速检测系统。重点开发集成式干化学分析仪、自动化免疫快速检测仪、掌上测序仪、便携式核酸检测仪及配套检测试剂与质控品;研制无创采集样本的高灵敏度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以及配套试剂。开展无创血糖检测仪、可穿戴式体外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究。

新型分子诊断系统。重点开发现场快速提取/检测核酸一体化平台、新型基因测序仪、随检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定量数字PCR等系统。

医用多模态流式细胞仪。研制多色荧光、流式微球定量流式细胞仪、胞内成分检测流式细胞仪、流式分子表型分析与免疫表型分析仪等多模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

新型医用质谱仪。研制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等软电离方式的飞行时间、四极杆或串联高精度质谱仪。研制常用的同位素内部参考品,并建立常用的质谱数据分析库。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重点开发非培养微生物自动化分析系统、自动化血培养系统、微生物自动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微生物临床样本自动预处理系统等微生物全自动分析装备。

快速病理诊断系统。重点开发智能化的快速病理诊断系统、基于相衬能谱的病理显微CT。重点突破病理切片常规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FISH的自动化技术、病理片的智能图像分析技术、纳米级别快速组织学X-射线立体成像技术。

3. 先进治疗类

智能感知交互手术机器人。重点开发具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手术规划、导航、定位的智能医疗机器人系统,包括腹部微创治疗腔镜手术,骨科、心脑血管、神经、口腔、眼科等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突破快速图像配准、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机交互、多自由度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

复合引导放射治疗系统。重点开发用于不同特性肿瘤共存情况下高精度放射治疗系统,重点突破多模式高清晰导航,多靶区肿瘤一次摆位同机治疗、高精度定位与剂量引导,小型化/高稳定性放射源、自适应TPS等技术。

植入式有源治疗装置。重点开发具有自动化起搏功能、低功耗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高性能、低成本的国产人工耳蜗,植入式脊髓刺激器、人工视网膜等产品。

血液净化与透析机及耗材。重点开发高质量、低成本的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滤过机、透析器/滤器/灌流器。重点解决国产血液透析设备及透析器/灌流器稳定性、批量生产工艺性和核心部件问题。

4. 生物医用材料类

骨科修复与植入材料及器械。重点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可承载骨诱导修复材料,可吸收骨固定产品,高耐磨、长耐久新型人工髋、人工膝及人工椎间盘等产品。

口腔种植修复材料与系统。重点开发高生物相容性的口腔种植修复体、数字化精确牙体预备装置、口腔三维影像手术导航系统。重点突破全瓷义齿氧化锆瓷块、纳米晶粉体制备、三维影像引导种植等关键技术。

新型心脑血管植介入器械。重点开发新一代全降解血管支架、小口径人造血管、新型人工心脏瓣膜系统、智能消融设备和导管等产品。重点突破血管支架可控降解及药物缓释、小口径人造血管抗凝血与抗栓塞、心脏瓣膜缓钙化、抗凝血、抗增生等技术。

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材料。重点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可促进中枢神经再生的脊髓、脑神经修复的中枢神经修复材料和产品,研发中枢神经再生的植入导管等器械及辅助手术系统。

5. 健康器械类

健康感知产品。重点开发智能人体生理信息感知产品,实时人体行为监测,健康状态检测、监测的健康感知产品。

康复护理产品。重点开发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助行系统、多模态康复轮椅、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等产品。重点突破人体运动意图识别、人机交互、外骨骼柔性控制、不同适应症康复运动模式优化等关键技术。

中医医疗器械。重点开发脉诊、舌诊以及针刺、灸疗、中医康复等中医设备。重点突破脉搏信号获取与分析、人体穴位辅助定位、中医智能健康辨识等技术。

(三)注重应用需求导向,强化示范普及推广

加大创新产品推广,继续推动实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十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加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在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开展试点示范应用的推广力度,鼓励医研企合作建设创新医疗器械示范应用基地、培训中心,研究制定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形成“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临床评价-示范应用-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