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5-24 16:54
分享:

专栏3-3“十三五”热带现代农业水利建设任务

1.红岭灌区工程

加快实施红岭灌区工程,配套建设田间工程,实现骨干与田间“两头接”,同步发挥效益。

2.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和节水改造建设

继续推进松涛灌区、大广坝灌区续建配套。松涛灌区海口、澄迈、临高3片区骨干渠道续建配套,干渠长度257.8公里,建设田间配套工程。大广坝灌区昌江、东方两片区骨干渠道续建配套,工程长度31.35公里,建设田间配套工程。

3.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

续建白沙县坡生灌区和保亭县三道灌区骨干渠道共7.8公里,共发展田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3万亩,同步完成田间工程配套。

4.新建大中型灌区

建设牛路岭及迈湾灌区工程,设计灌面分别为55和45万亩。

5.国家贫困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

实施5个国定贫困县小农水项目,新建小水库、塘坝、引提工程和机电井等781处,改善灌溉面积6.67万亩,新增灌面3.45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96万亩。

6.农田田间灌排工程配套建设

统筹相关涉农资金,对全岛耕园地田间工程进行配套建设,与骨干工程同步建设田间灌排渠系。

7.高效节水灌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实施南繁基地陵水和乐东三亚片区供水工程,解决26.8万亩南繁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水源及田间续建配套排涝工程。

实施海口等市县节水灌溉工程和田洋建设,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和高标准农田16处,配套完善灌溉系统及排水系统等工程。

抓好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开展三大江河水生态文明建设及综合治理、琼西北“五河一库”水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绿色生态廊道。重点实施海口、三亚城市内河水生态修复及综合整治。加强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水土流失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

1.加快实施城市内河水生态修复及综合整治。全面消除城镇建成区劣Ⅴ类及黑臭水体,力争达到Ⅳ类水体,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继续实施92条城镇内河湖的综合治理,治理河道总长1003公里,湖泊面积18.3公顷。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生态恢复及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措施,增强河湖水系连通性,消除劣V类及黑臭水体。

2.推进重要江河湖库水生态修复与治理。重点实施三大江河、琼西北“五河一库”、重要水库等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结合三大江河治理,开展河道疏浚、滨岸带修复、湿地修复及河口生态修复,合理确定三大江河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三大江河生态需水要求。对琼西北文澜江、北门江、珠碧江、光村水、春江等易洪易涝及水污染严重河流进行综合整治,落实湿地恢复、生态护岸、河道疏浚等工程措施。对松涛、大广坝、红岭、牛路岭、湖山和尧龙等重要水库,实施隔离防护、滨河滨湖湿地、内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3.加强城市内河排水工程建设。加强对城市坑塘、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形态的保护和恢复,通过蓝线管控,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过度渠化硬化等侵占河湖、破坏水生态的行为。在城镇内河综合整治中,贯穿生态理念,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恢复和保持河湖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保障城市排水出路。

4.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重点实施三亚市赤田水库、海口龙塘、万泉河红星水厂、昌化江东方玉雄饮用水源地、松涛水库水源地和5个国定贫困县市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明确保护区范围,实施安全警示、隔离防护、水源涵养和修复措施。依法清理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各类养殖户,对入河排污布局问题突出、威胁饮水安全或水质超标区域的排污口实施综合整治。

5.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600平方公里,其中预防区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重点片区治理面积5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比例降至5%。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水生态修复,开展坡耕地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提高土地生产力,美化人居环境。强化监督管理、提高监测水平、提升监管能力,逐步建立健全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监管体系。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