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4-09 20:09
分享:

(2)提升科普传媒影响力。在大众传媒打造一批精品科技节(栏)目。深入推进“互联网+科普”,更多运用启发式、互动性、参与型的科普传播方法,提高科普传播的吸引力和渗透力。鼓励科普新媒体发展,引导各类科普组织和机构注重线上线下联动,创设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科普传播载体,推动科普相关新媒体实施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能力,强化科普传播协作,定期、定向、精准地向公众推送科普内容,激发创新热情和兴趣。

3.汇聚科普资源,助推大众创业

目标:

以服务大众创业为导向,通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促进全社会良好创业氛围的形成,提升社会公众的创业素质和技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围绕科普相关领域开展创业实践,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大众喜爱、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社会化、市场化科普组织。

任务:

(1)壮大社会化科普主体。鼓励社会科普组织的发展,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以科普内容的创制、传播和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各类社会化、市场化专业机构。

(2)培育具有科普功能的新业态。促进各类企业、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普与艺术、旅游、体育以及各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跨界融合,在展教具、图书出版、影视、玩具、游戏、旅游、网站等领域,催生具有科普功能的新业态。鼓励各类社会机构、企业参与上海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加专业化科普服务供给,集聚形成科普产业集群。

(三)着力持续发展,实施科普能力跃升工程

着眼于科普自身可持续发展,聚焦科普设施、科普活动、科普内容开发和科普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升科普信息化传播能力、科普资源统筹能力和科普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1.完善科普基础设施

目标:

提升一批以各类公共设施为依托的科普平台,深入推进“一馆一品”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联通、馆内馆外联动的科普场馆服务体系,建成配置均衡、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国际水平的科普设施网络。

任务:

(1)提升科普教育基地功能。加快推进上海天文馆等科普场馆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上海科技馆等重要科普场馆的升级改造;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建设专业或产业科技类、体验型科普场馆,引导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投入科普场馆建设。深入推进“一馆一品”建设,提升科普场馆内涵及服务能力。鼓励科普场馆探索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健全科普场馆与学校教育衔接机制,引导科普场馆等校外教育机构策划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动手实践探究活动,促进馆校联动。

(2)强化公共场所科普功能。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公园、商店、书店、医院、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逐步增加科普宣传设施,推进“科普进地铁”“科普机器人”进场馆、社区等,将科普融入人们休闲、购物、医疗、旅游等日常生活之中。拓展郊野科普活动场所,设立科普主题的都市旅游观光巴士线路,促进科普与旅游深度融合。创新科普的精准化服务模式,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的落地应用,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科普集市,开展科普服务圈创建试点,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共用。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