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互联网产业发展回顾:网络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9-06 15:10
分享:

“十二五”期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浓墨重彩、快速发展的5年,互联网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引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十二五”期间,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互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网络强国”战略稳步推进、“互联网+”行动积极展开、“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国家大数据战略”前瞻布局。

“十二五”期间,中国互联网整体环境健康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网站数量稳定增长,应用服务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市场主体作用日益凸显,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互联网进一步向更广泛的群体渗透。

“十二五”期间,互联网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聚集平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壮大信息消费和拉动新兴消费的强劲动力,培育网络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引领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关键要素。

本报告将从互联网发展基础指标、产业规模与资本发展、惠及民生、跨界融合、网络安全、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发展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十二五”期间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亮点。

一、互联网发展基础指标位居全球前列,初步建成网络大国

从网民规模、IP地址、网站、域名、国际出口带宽等互联网发展基础指标来看,中国互联网均位居全球前列甚至首位。

网民规模位列全球首位,互联网普及率过半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0年底网民规模有较大增长。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效日显。

手机网民大幅增长,手机上网率已超电脑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0.1%,较2010年底手机网民规模有较大增长。移动网络应用跨越式发展,手机超越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全面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

IP地址资源持续增长,位列全球第二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IPv4地址数量为3.37亿个,拥有IPv6地址20594块/32,IPv6地址总量持续增长,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位。

域名数量稳步增长,“.CN”域名占比过半

截至2015年底,中国域名总数达到3102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1636万,约占域名总数的52.8%。

网站数量稳步增长

中国网站总数为423万个,年增长26.3%;“.CN”下网站数为213万个。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页数量为2123亿个,年增长11.8% 。其中,静态网页数量为1314亿,占网页总数量的61.9%;动态网页数量为808亿,占网页总量的38.1%。

国际出口带宽快速提升

根据TELEGEOGRAPHY统计,2015年底,中国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含港澳)达12.4 Tbps,年增长率达33%。随着中国“宽带中国战略”的深化推进,中国宽带接入带宽飞跃发展。2015年底,中国平均宽带接入带宽达到20.05 Mbps,较2014年7.10 Mbps翻了近三倍。2015年,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带宽已达到约130 Tbps,中国骨干中继单端口带宽能力已突破100 Gbps,并正向400 Gbps迈进,有效应对了互联网业务流量迅速激增带来的网络承载挑战。

二、互联网经济贡献显著增强,互联网企业突破性增长

从互联网经济GDP占比、网络经济规模、企业市值规模、投融资情况等方面来看,中国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增强。

互联网经济GDP占比超过美国

“十二五”期间,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位居全球前列。根据麦肯锡有关报告,201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仅为3.3%,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到2014年,iGDP指数攀升至7%,已达全球领先水平,超越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网络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5年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1218.7亿元,较2011年有了大幅增长,对经济贡献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企业市值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15年12月1日,中国主要上市互联网公司市值前五为:腾讯(2257.0亿美元)、阿里巴巴(2096.2亿美元)、百度(751.7亿美元)、京东(430.6亿美元)、网易(213.5亿美元)。

互联网企业位居创投案例第一位

互联网行业成为投资者最追捧的投资领域。2015年中国创投市场,互联网行业的投资金额比例达到60%,位居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电信及增值和IT行业。

互联网行业融资、并购持续活跃。根据CVSource 数据显示,2015 年,互联网行业融资案例1105 例,其中披露金额的286.14 亿美元,较2010年有较大增长。

互联网行业IPO波动较大。2014年IPO企业募集金额达到峰值285.76亿美元。2015年相对低迷,实现IPO 的有6 家企业,募集金额4.98 亿美元;退出方面,互联网行业IPO 退出事件19 例,披露账面退出回报共3.39 亿美元。

三、互联网应用繁荣发展,创新成果惠及百姓民生

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文化娱乐、分享经济、电子政务等具有代表性领域的发展,介绍互联网创新成果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

电商市场由增量到提质,网购用户规模超人口总数四分之一

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持续增长。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约为20.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3%,相当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万亿元)的13%。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持续增加。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户,超过人口总数的1/4。其中,手机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40亿户,增长率为43.9%。

电子商务的发展体现出四方面特点:1.跨境布局,截至2015年底,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已达10个,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打造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引擎;2.农村电商,各大电商纷纷布局农村市场,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3.垂直电商,专注于某一行业或细分市场的垂直电商品类增多,采用精细化运营模式;4.品质电商,注重质量。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三个方面的发展:1.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713.6亿元,同比增长69.7%;2.传统零售企业的转型,促其积极进行全渠道转型布局,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和差异化经营转型,如苏宁集团的O2O转型;3.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加速了生产端和需求端的连接程度,如青岛红领、杭州娃哈哈集团的智能制造实践。

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快速增长,业务模式不断衍生

市场上已经逐渐衍生出几类网络金融服务:支付结算、货币基金、网络融资、虚拟货币、渠道业务和其他周边产业。

移动支付连续两年高速增长。2015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1亿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674.5亿元,同比增长46.9%。

P2P交易规模高速增长、活跃用户增多、行业监管加强。受个人投资理财需求及中小微企业融资渴求,中国P2P网贷的用户规模从2010年的500万上升至2015年的3970.1万人,同期P2P活跃用户上升至681.3万人。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同时,相应的行业监管措施和规范正在加强。

网络文化娱乐及周边产业蓬勃发展

即时通信的网民使用率位居第一。截至2015年底,中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6.24亿,网民使用率为90.7%,使用率位居第一。国内的社交应用市场包括各类信息汇聚的综合社交类应用,和相对细分、专业、小众的垂直类社交应用。微博和微信应用迅速崛起,微博的兴趣社区属性日益凸显,微信公众号成为主要服务项。

搜索引擎生态化平台转型持续推进。截至2015年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66亿,网民使用率为82.3%,移动搜索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各大搜索平台融合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依托基础搜索业务,打通地图、购物、本地生活服务等多种内容的搜索服务,推进生态化平台转型,在流量、营收、电商化交易规模等不同方面实现新增长、新突破。

网络视频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04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3.2%。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4.05亿,增长率为29.5% 。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5.4%。

网络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移动游戏、网页游戏、客户端游戏三线齐头并进。对比2015年和2011年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客户端游戏作为网络游戏收入支柱的地位被持续削弱,网页游戏的营收占比基本保持稳定,而移动游戏营收所占的比重持续快速提升。

分享经济创新生活方式

近两年,国内分享经济发展迅速,平台企业快速成长,以网络约租车的发展为代表,并向餐饮、房屋出租、家政服务等领域扩散,开创了互联网经济的新业态。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其中交易额18100亿元,融资额1460亿元,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生产能力、知识技能、房屋短租六大领域,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

电子政务拓展公共服务手段

“十二五”期间,互联网应用拓宽到公共服务领域,利用现有移动互联网平台推进政务新媒体,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微博和微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与人民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截至2014年11月底,中国政务微博认证账号达到27.7万个,政务微信超过10000个,96%的政务网站提供了网上在线办事服务,基本实现个人和企业用户服务需求的全覆盖,政务事项网上全程办事率为73.3%。各地还把微信或支付宝客户端作为入口,利用其平台开展智慧城市服务,完成交通违章查询、路况及公交查询、生活缴费、医院挂号等通用服务,目前已覆盖超过1亿人口。

四、互联网跨界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正在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跨界深度融合,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正在形成,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国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为了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11项重点行动:1.“互联网+”创业创新,2.“互联网+”协同制造,3.“互联网+”现代农业,4.“互联网+”智慧能源,5.“互联网+”普惠金融,6.“互联网+”益民服务,7.“互联网+”高效物流,8.“互联网+”电子商务,9.“互联网+”便捷交通,10.“互联网+”绿色生态,11.“互联网+”人工智能。

在政策的指引下,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创新步伐加快。

智能制造打造中国发展新动能的核心,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与工业不断融合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机械、电气、汽车、纺织、冶金、制药等工业制造领域,在工业流程监控、产品质量跟踪、检验检测、设备维修、安全生产、物资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实现了应用示范,显著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了节能降耗,强化了企业的智能化管理。众包设计、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正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产品和服务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

互联网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目前,互联网农业的三种主要模式包括:一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精准化操作的智能农业模式;二是利用互联网营销能力的电商模式;三是借助互联网整合能力打造营销、金融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

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在2015年走上快速发展轨道,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得农业类APP应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量出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农村网购交易额达到1800亿,农产品市场规模潜力4.5万亿,其中,农资类产品市场规模潜力1.5万亿。

五、网络安全风险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持续提升

基础网络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状况平稳,仍面临严峻挑战

“十二五”期间,中国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进一步提升。然而,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问题仍然难以避免。基础网络设备、域名系统、工业互联网等中国基础网络和关键基础设施依然面临着较大安全风险,网络安全事件多有发生。

基础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据工信部组织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显示,风险评估检查发现的单个网络或系统的安全漏洞数量较2014年下降20.5%。

域名系统抗拒绝服务攻击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发生的多起针对重要域名系统的DDoS攻击均未对相关系统的域名解析服务造成严重影响,反映出中国重要域名系统普遍加强了安全防护措施,抗攻击能力显著提升。

工业互联网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加剧。2015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简称“CNVD”)共收录工控漏洞125个,发现多个国内外工控厂商的多款产品普遍存在缓冲区溢出、缺乏访问控制机制、弱口令、目录遍历漏洞等风险。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表现出新特点

“十二五”期间,中国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状况总体平稳,位于境内的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端数量保持下降趋势、主流移动应用商店安全状况明显好转,但个人信息泄露、网络钓鱼等方面的安全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位于境内的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端数量保持下降趋势,主要与行业内相关单位近年来持续开展木马和僵尸网络治理有关。大量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端向境外迁移,2015年首次出现境外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端多于境内的现象。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大幅增长。2015年,CNCERT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获得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近148万个,主要针对安卓平台。按恶意行为进行分类,排名前三位的恶意行为分别是恶意扣费类、流氓行为类和远程控制类,占比分别为23.6%、22.2%和15.1%。

网络安全高危漏洞频现,网络设备安全漏洞风险较大。2015年,CNVD共收录安全漏洞8080个。其中,高危漏洞收录数量高达2909个;可诱发零日攻击的漏洞1207个,占14.9%。

这些网络安全事件表现出了新的特点:1.利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和网页篡改获得经济利益现象普遍;2.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精准网络诈骗和勒索事件增多;3.智能终端的漏洞风险增大;4.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传播渠道转移到网盘或广告平台等网站。

六、网络空间治理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法律环境日益优化

互联网法治建设全面推进,网络安全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十二五”期间,中国网络空间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围绕网络安全的活动蓬勃发展。制定出台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共76部,同比增长262%。特别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颁布实施47部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占“十二五”期间立法总量的62%,网络立法速度明显加快。

中国新《国家安全法》正式颁布,明确提出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刑法修正案(九)》表决通过,加大打击网络犯罪力度。《反恐怖主义法》正式通过,规定了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在反恐中应承担的义务。《网络安全法(草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高校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围绕网络安全举办的会议、赛事、宣传活动等丰富多样。

互联网行业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发展更加规范有序

“十二五”期间,行业主管部门出台文件,确保新兴业态有序发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加快建立互联网企业市场竞争行为争议处理机制;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互联网企业签订《互联网终端软件服务行业自律公约》等多部公约,健全行业自律公约体系。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推动建立健全版权合作机制,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为规范支付服务市场秩序,促进网络支付业务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国家工商总局也多次下发文件,对网络商品和网络服务质量进行规范。

七、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深化,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十二五”期间,中国首次提出互联网领域的“中国主张”,多次在国际场合阐述中国互联网治理的立场和主张并积极开展合作,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演讲时第一次提出“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中国还发挥主场优势,积极搭建互联网领域国际交流的中国平台,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网上丝绸之路论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在2015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主旨演讲,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

中国互联网业界机构和人士还积极参与互联网国际组织,提升中国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比如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名称与地址分配机构(ICANN)等国际组织,赵厚麟当选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马云等当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主席等等。

互联网企业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已成为美国之后的全球互联网第二大力量,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全球互联网公司排名前10中有4家中国本土企业,按市值排名分别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京东,前30位企业中,中国占40%。

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

国内市场主体对外投资,积极扩展海外市场。2015年,阿里巴巴购买了美国母婴用品类电商Zulily股份,并以20.6亿港元收购香港《南华早报》及其他相关媒体资产,还联合富士康、软银等投资了印度电商平台Snapdeal;腾讯以5000万美元投资加拿大初创企业Kik,并先后投资或收购Glu Mobile、Pocket Gems和Riot Games等国外游戏厂商;滴滴快的等三家国内企业联合投资打车应用Grabtaxi公司。通过扩展海外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强化自身优势,成为当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