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0家最具潜力的基因检测公司
来源:互联网周刊 发布日期:2017-05-22 17:20
分享:

基因是什么?它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可见,读懂基因似乎就掌握了生命密码。

而近些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成本逐渐降低,并成为科研和临床应用的热点,其商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增长。就中国本土市场而言,基因检测正伴随着创业和资本的浪潮,释放潜力。

高精尖科研和产业人才是推动基因检测产业的中流砥柱

1985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于1990年正式启动。在这个时间节点,国内相应地出现了一些依靠高校、研究机构等科研力量而成长的基因企业。

它们有依托于中山大学、于1988年成立的达安基因,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基因,而“产学研一体化”也成为它们相应的发展模式。后者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基因公司,实现了基本的全球化布局,并被称为是基因界的“黄埔军校”。博奥生物依托于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于2000年成立,华因康基因则由入选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的成员于2008年创立。

而随着高通量测序(NGS-NextGenerationSequencing)带来的成本下降、及近几年来Illumina、LifeTechnologies、23andMe等国外企业的极速增长,基因检测的商业化趋势正火热上演。

从华大出走的“精英”们纷纷各立门户,成为基因科技创业界的一批批黑马,如李瑞强于2010年年末、2011年初创办的诺禾致源,由王俊、李英睿等联合成立的碳云智能,由高扬、蔡大庆等联合成立的贝瑞和康,这三家企业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在相关产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士踏上创业之路,如Illumina原亚太总裁周代星就与高扬共同创业,BioTek中国区经理汉雨生创立了燃石医学,有着从研究院到辉瑞、安进等跨国制药公司亚太市场高管经验的赵奕宁创立了奕真生物,先后在美国几家生物公司担任过主管的唐元华创立首度基因,等等。

另外,传统药企或者产业也在积极布局基因检测领域,如紫鑫药业、千山药机等。

基因测序将持续受全社会热捧,尤其是那些定位于生物科技与IT并存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国内基因测序领域的上市企业为数不多。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04年8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基因检测首家上市公司。另外还有友芝友医疗(成立于2011年,2016年挂牌新三板)、虹博基因(成立于2012年,2016年挂牌新三板)和贝瑞和康(2016年底借壳天兴仪表上市),而华大基因正在争取机会上市。

2015年前后,资本也在竞逐基因测序产业。据基因行业新媒体“测序中国”不完全统计,2016年基因测序企业市场资本金额超过70亿人民币。可见,所谓的资本寒冬并未对基因测序造成太大影响,2016年年底就有北京希望组、拓普基因、燃石医学获得金额均为亿元及以上的融资。另外,行业内并购、收购事件不断,如三胞集团开年不久,便要以6.8亿元收购凡迪生物。

与此同时,与基因产业上下游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已达到200家甚至更多,而且还在不断涌现,其形势犹如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其中一大特点为,这些公司定位于生物科技与IT并存的企业。

商业的转化要尊重基因科研进步,并同时抱有对生命的敬畏

科技是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目前,基因测序本身在科学和伦理学等方面面临着难题。

基因可能带来某些歧视,比如说某个人身上携带着不太良好的基因。而有些父母为了“更好的”下一代,可能使得基因掺入父母的意见,引发伦理学问题。

由于人类正处于对生命本原的不断认知中,对于胚胎、基因及全部的生物体系还没有完全的把握,像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设计者”(designer)错误,并将某些不良变化遗传给后代。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