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中商官网 数据库数据库 前沿报告库前沿报告库 中商情报网中商情报网
媒体报道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8-2023年新形势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市场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2018-2023年新形势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市场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报告编码:CP 829398 了解中商产业研究院实力
出版日期:动态更新
报告页码:486 图表:39
服务方式:电子版或纸介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
服务咨询:400-666-1917(全国免费服务热线,贴心服务)
电子邮件:service@askci.com
中文版全价:RMB 12800 电子版:RMB 12500 纸介版:RMB 12500
英文版全价:USD 5500 电子版:USD 5000 纸介版:USD 5000

内容概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有效促进了国内就业和经济快速发展。现在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正在弱化、人口红利正在减少,依靠劳动力以及土地、能源、资源、环境等低成本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条件。我国劳动力素质快速提高,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我国的市场规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结构升级且具有巨大潜力。只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克服传统比较优势弱化的影响,更好地培育和利用新的比较优势。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不少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增长动力不足,显然不是由于人民群众的需求都已得到满足,而是由于资源错配、供求结构错位所致。所以,如果从推进城镇化、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消费等方面的潜力看,就会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关键是要看到由于发展阶段的变化,发展潜力的重点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今后,基础设施现代化包括城镇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智能化等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更重要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在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方面既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潜力和空间所在,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核心是要在稳增长中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实现进中求好。工业是结构调整的主战场,是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点。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强化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强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等的力度,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16

第一节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16

一、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 16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6
(二)的经济形势与任务 17
二、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19
(一)经济增速下滑带来挑战 19
(二)通胀长期化带来挑战 21
(三)经济泡沫累积带来挑战 22
(四)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型带来挑战 23
(五)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带来挑战 24
(六)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增加带来挑战 24
(七)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恶化带来挑战 25
(八)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带来挑战 26
(九)改革阻力增加带来挑战 27
三、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8
(一)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8
(二)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内涵分析 30
(三)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关注的问题 32

第二节 转型升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 33

一、工业是转方式的主战场 33
二、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33
三、结构整体优化迫在眉睫 34

第三节 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5

一、形势趋紧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35
二、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35
(一)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有助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35
(二)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有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36
(三)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有助于发展新兴产业 36
三、完善环境倒逼机制的切入点 36
(一)完善项目准入机制 36
(二)完善市场运作机制 37
(三)完善政府监管机制 37

第四节 “中国制造”需加快转型升级 37

一、应对欧美“再工业化”:“中国制造”转型提速 37
二、应对新兴国家“同质竞争”:重构“新比较优势” 38
三、应对国内“双重挑战”:向改革要“新空间” 39
四、“中国制造”要实现“中国创造” 40
五、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艰巨任务 43
六、以新兴产业带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44

第五节 转型升级成企业唯一出路 46

一、转型升级成企业唯一出路 46
二、转型升级成中小企业唯一出路 46
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47

第二章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环境——PEST分析法 52

第一节 经济环境分析 52

一、国内经济形势 52
(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52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57
(三)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58
(四)未来国内经济运行发展展望 58
二、国际经济形势 60
(一)国际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60
(二)国际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63
(三)发达国家全面回归实体经济态势 65
(四)欧美制造业现小规模回迁趋势分析 65
1、欧美制造业回迁 65
2、回迁趋势 65
3、退出还是转型过渡 66
4、回迁策略 67
5、制造业回迁欧美的警示 68
6、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69
(五)希腊退出欧元区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 69
(六)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71
三、经济环境新变化和转型升级新动力 72
(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 72
(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 73
(三)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明显上升 73
(四)代际之间的消费倾向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74
(五)东部沿海地区遭遇增长困惑和转型压力 74
(六)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 75
(七)来自国际社会的多重压力上升 77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78

一、完善产业政策支撑工业转型升级 78
二、商务部:加大外贸转型升级力度 79
三、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80
四、中国出台首个国际级文件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81
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出台 81
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 83
(一)加强宏观引导 83
(二)加大要素支持 84
(三)加快体制改革 84
(四)强化科技创新 85
(五)积极培育市场 85
(六)开展国际合作 85
七、“十三五”工信部将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86
(一)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86
(二)着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87
(三)着力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 87
(四)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87
(五)加强企业的质量品牌建设 87
(六)深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87

第三节 社会环境分析 88

一、中国经济社会面临大转型 88
二、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 89
(一)“东亚奇迹”中的经验和教训 89
(二)保持中国经济上行态势面临的挑战 90
(三)在人口发展中打造“人力资源红利” 92
三、转型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 94
(一)社会管理问题增多是中国特殊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 94
(二)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思维 94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 96
四、改善民生与社会稳定是经济转型成功的标准 97
五、企业家应加快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97

第四节 科技环境分析 98

一、科技是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 98
二、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99
三、科技创新决定经济转型成败 101
四、科技创新是转型的根本出路 101
五、中国转型的科技支撑 103
(一)中国科技发展现状 103
(二)中国科技发展思考 105
(三)建立适应发展的科技体制 109


第二部分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现状 113

第三章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113

第一节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113

一、总体经济运行呈稳进好态势 113
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情况 114

第二节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特征分析 115

一、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115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有效进展 117
三、进一步拓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118
四、继续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 119
五、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攻关取得实效 119
六、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推进低碳发展 121
(一)发改委八方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121
(二)中国工业节能减排目标 122

第三节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关注方面 124

一、发展高端产品,促进结构调整 124
二、提高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 124
三、转变粗放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25
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125
五、整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125
六、中国发展前景依靠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126

第四章 主要行业经济转型升级情况分析 128

第一节 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分析 128

一、工业增速分析 128
(一)工业增加值 128
(二)工业企业利润 129
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133
三、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助力工业转型升级 133

第二节 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分析 134

一、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34
(一)节能环保产业 134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36
(三)生物产业 138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 140
(五)新能源产业 142
(六)新材料产业 145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 150
二、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53
三、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55
(一)必须强调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和关键所在 155
(二)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应措施 155
四、国务院通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58

第三节 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分析 159

一、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59
二、科技部十措施促传统农业转型 160
三、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转型引发投资热 161
四、农业转型方向就是农业投资方向 162
五、农业转型期的政策选择分析 162

第四节 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分析 165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内在推动力 165
二、现代服务业全方位促进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166
(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能级 166
(二)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外部效应的重要源泉 167
(三)现代服务业优化了城市空间资源 167
(四)现代服务业创新驱动城市竞争方式的转变 167
三、“十三五”期间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167
(一)借鉴“城市发展阶段理论”,超前谋划城市转型 168
(二)借鉴“城市差异化理论”,强化产业发展战略导向 168
(三)以制度创新突破“体制束缚” 169

第五节 对外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分析 169

一、对外经济形势 169
二、转型升级是出口解困的根本途径 170
三、中国大批外贸出口企业成功越过转型期 172
四、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步入加速转型升级期 175
五、以对外投资促经济转型 176
(一)优化经济结构的切入点 176
(二)日本、印度经验借鉴 178
(三)战略实施需顶层设计 180
六、《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 182

第六节 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分析 186

一、通信业 186
(一)2013通信业重要任务 186
(二)发展面临六大挑战 186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187
(四)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驱动产业增长 187
(五)“宽带中国”战略助通信业转型升级 188
二、机械业 189
(一)机械工业发展特点 189
(二)结构调整亮点显现 191
(三)倒逼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192
三、石油业 194
(一)石油产业景气指数 194
(二)非常规油气资源引人关注 195
(三)产业亟须转型升级 196
四、化工业 197
(一)化工行业将进行调整 197
(二)“十三五”化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97
五、医药业 198
(一)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198
(二)目标在前任务艰巨 199
(三)转型升级策略 200
六、钢铁业 203
(一)中国钢铁行业亟需转型 203
(二)钢铁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 204
(三)“十三五”期间是中国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205
(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策略 205
七、机床业 207
(一)须加速转型升级 207
(二)机床行业转型特征 208
(三)数控机床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攻坚期 210
(四)中国机床行业必须调整现有产业结构 212
八、汽车业 213
(一)汽车产品升级转型现状 213
(二)自主品牌乘用车转型升级情况 214
(三)中国汽车工业转型主要战略取向 215
九、家电业 217
(一)家电行业发展概况 217
(二)家电转型升级重要意义 218
(三)家电行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 219
(四)智能家电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21
十、金融业 222
(一)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 222
(二)金融转型助推经济转型的着力点 223
(三)实现金融业转型的途径分析 224
十一、船舶工业 227
(一)十三五船舶转型升级成关键 227
(二)十三五船舶转型升级的挑战 228
(三)十三五船舶行业转型升级投资重点 229
十二、动漫产业 230
(一)动漫产业转型升级必要性 230
(二)动漫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230
(三)动漫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景 232
十三、五金行业 233
(一)五金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33
(二)五金行业转型升级现状 233
(三)促进行业实现五大转变 234
十四、电子信息业 236
(一)产业转型面临国际压力 236
(二)实现突破需迈过三道槛 236
(三)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建议 237
十五、装备制造业 242
(一)新形势迫使行业转型升级 242
(二)行业转型升级着力点分析 242
十六、服装纺织业 245
(一)服务纺织业发展概况 245
(二)服装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46
(三)纺织工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 247
十七、有色金属业 248
(一)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248
(二)有色金属行业面临挑战 249
(三)有色金属行业转型升级方向 250
十八、出版传媒业 252
(一)严峻形势迫使行业转型 252
(二)转型升级经验策略分析 252
(三)传统出版业升级转型之路 254
十九、食品饮料业 257
(一)食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257
(二)行业转型升级主要任务 259
二十、建筑房地产业 260
(一)房地产业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260
(二)建材行业转型发展方向分析 261
(三)房地产进入转型升级调整周期 261

第五章 国内主要省市经济转型升级情况分析 263

第一节 广东省 263

一、广东转型升级成果显现 263
二、广东主动推进转型升级 264
三、广东转型升级策略分析 265
四、广东主要城市转型升级策略 266
(一)广州 266
(二)深圳 267
1、制定出台“1+4”文件 267
2、形成一批超千亿元产业集群 268
3、每年斥资15亿助力转型升级 271
4、十项重点工作推动转型升级 273
(三)东莞 275
(四)佛山 277
(五)中山 278
五、国家工商总局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广东转型升级 280

第二节 上海市 281

一、上海转型升级发展成效分析 281
二、上海经济找到“黄金平衡点” 281
三、上海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284
四、上海探索多种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287
(一)上海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 287
1、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原始创新 287
2、承接国家标志性创新工程,抢占产业制高点 287
3、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激发国企活力 287
4、改造老厂房,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88
5、延伸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88
(二)上海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88
1、路径依赖制约自主创新 288
2、创新投入与发达国家及地区存在差距 288
3、创新环境建设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289
4、部分制度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289
5、宏观调控政策与创新扶持政策协调性不够 290
(三)启示和建议 290
1、完善倒逼机制,打破路径依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90
2、优化要素配置,完善法律法规,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290
3、把打破制度约束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291
4、增强政策连贯性和协调性,着眼于长期能力的提升 291

第三节 江苏省 291

一、江苏以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291
二、江苏转型升级策略分析 294
三、江苏主要城市转型升级策略 302
(一)南京 302
(二)无锡 303
(三)苏州 304
四、《江苏省“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纲要》等九项发布及解读 306
(一)《江苏省“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纲要》等九项发布 306
(二)“绿色制造”成硬约束指标 309
(三)将建156个中小企业技术平台 309
(四)4万余家企业将实现阶段性转型升级目标 310

第四节 山东省 310

一、山东转型升级成效 310
二、山东省转型升级策略分析 311
三、山东主要城市转型升级策略 312
(一)青岛 312
(二)威海 318
(三)济宁 319
(四)潍坊 322
四、山东印发《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323
(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323
(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324
(三)强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措施保障 332

第五节 浙江省 333

一、浙江转型升级成效 333
二、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策略分析 334
三、浙江主要城市转型升级策略 337
(一)杭州 337
(二)宁波 339
(三)温州 341
(四)舟山 344
四、工业转型升级成浙江省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347

第六节 北京市 350

一、总部经济助推北京经济转型 350
二、北京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步伐 354

第七节 河北省 355

第八节 湖北省 357

第九节 甘肃省 361

第十节 河南省 363


第三部分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 367

第六章 2018-2023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趋势 367

第一节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 367

一、“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三五”形势分析 367
(一)“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367
(二)“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 369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37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371
(二)主要目标 372
三、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374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74
(二)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375
(三)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 376
(四)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377
(五)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 379
(六)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380
(七)优化工业空间布局 381
(八)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382
四、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382
(一)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383
(二)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385
(三)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 387
(四)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389
(五)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 390
(六)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 391
五、保障措施及实施机制 393
(一)完善保障措施 393
(二)健全实施机制 395

第二节 转型升级是“十三五”工业发展中心任务 395

一、中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政策取向 395
二、转型升级要适当放缓工业发展速度 396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97
四、发展实体经济,防止产业“空心化” 398

第三节 2018-2023年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研究分析 398

一、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中心 398
二、着力内涵式发展 399
三、切实营造有利制度环境 400

第四节 2018-2023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探讨 401

一、中国经济转型提升的战略标志 401
(一)推动绿色发展 401
(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升 402
二、中国经济转型提升的结构特征 402
(一)内外结构:由出口导向向消费主导、内外联动转型提升 402
(二)产业结构:由工业立国向产业协同转型提升 402
(三)区域结构:由板块崛起向区域协调转型提升 403
(四)城乡结构: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发展转型提升 403


第四部分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 404

第七章 2018-2023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404

第一节 复杂世界经济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404

一、建立消费导向、环境友好、内向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 404
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405
三、以全球价值链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407
四、以创新驱动内需的扩张 409
五、以创新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410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竞争,大力发展服务业 410
(二)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不断促进产业升级 410
(三)打造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为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411
(四)加强官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411
六、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转型升级 412
七、如何实现无衰退转型升级 413

第二节 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化路径研究 415

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微笑曲线”的产业链整体替代,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415
二、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攀升“微笑曲线”高端环节,提升产业价值创造能力 415
三、突出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拉平“微笑曲线”,提升综合制造能力和制造环节的价值含量 416
四、工业转型升级须靠消费转型升级 416
五、创新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417
六、健全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和激励机制 418

第三节 2018-2023年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战略研究 419

一、当前中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与“十三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 419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向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的制约 419
(二)“十三五”时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起点 420
二、“十三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要求 421
(一)基本原则 421
(二)调整目标和思路 421
(三)战略任务 422
三、“十三五”时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424
(一)以突破关键环节为重点,提升产业分工层级 424
(二)推进产业之间融合与互动,提高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425
(三)支持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27
四、相关政策建议 428
(一)政策重心由结构性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兼顾结构性政策转变 428
(二)强化制度创新,为促进分工细化深化和向主要依靠非价格竞争转变提供制度性条件 428
(三)促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429
(四)继续加大对教育、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提升要素禀赋 429
(五)加强金融创新和公共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429
(六)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和促进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429
(七)支持建立我国自己的全球生产体系 430

第四节 央企转型升级需全球视野与顶层设计 430

一、主动全球化,面向全球配置资源 430
二、要转型升级,更要注重顶层设计 431

第五节 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432

一、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432
(一)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目的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433
(二)管理创新可以导致竞争力转移,为中小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433
二、正确理解管理创新内涵,纠正管理创新误区 434
(一)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误区 434
(二)努力构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互动效应 434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435
(一)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信息化市场,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各项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435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个性化服务、差异化实施的特点 435
(三)采用便捷高效的“云计算”模式开拓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 436
四、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实现从中小企业行政文化向企业文化转型 436
(一)建设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组织文化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36
(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 437
五、推进中小企业的管理战略创新 437

第六节 财务人员职能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 438

一、营造财务人员职能转型的有利环境 438
(一)优化现有的财务核算流程和方法 438
(二)加强决策支撑模型工具的建设 438
(三)加强财务系统横向集成和纵向一体化 439
二、财务人员职能转型升级的方法 439
(一)参与制订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计划 439
(二)参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退市的全过程管理 439
(三)协助营销部门进行市场营销管理 440
(四)参与投资决策的全过程管理 440


第五部分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风险评估 442

第八章 2018-2023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风险评估 442

第一节 2018-2023年企业转型的风险与机会 442

一、公司转型的全面观点 442
二、以鞋业追赶为例谈转型八步骤 444
三、转型风险与机会分析 447

第二节 中国当前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 447

第三节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措施 449

第四节 严防金融风险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449

第五节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失控风险与矫正策略 451

第六节 银行业严守风险底线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456


第六部分 经济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60

第九章 国外经济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60

第一节 德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60

一、实行市场经济是经济转型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 460
(一)经济全球化是德国经济转型的主要背景 461
(二)具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成功经验 461
(三)经济转型的主体是企业 461
二、服务化趋势是经济转型的主要导向 461
(一)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非常符合发展规律 462
(二)现代服务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462
(三)注重新兴产业发展 462
(四)强调总部经济的作用 462
三、因地制宜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策略 463
(一)不同城市产业特色十分鲜明 463
(二)传统产业继续发扬光大 463
(三)落后产业综合改造升级 463
(四)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464
四、高水平的教育培训是经济转型的支撑条件 464
(一)颇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464
(二)转型升级教育先行 464
(三)德国高等教育留有缺憾 465
五、政策支持是经济转型的助推力量 465
(一)加强组织和规划 465
(二)注重科技和环保 465
(三)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 465
六、完善的社会保障是经济转型的稳定机制 465
(一)德国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466
(二)极其重视结构转型中的就业矛盾调处 466
(三)德国的社保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466

第二节 日本经济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67

一、日本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历程 467
(一)战后至50年代初的经济恢复阶段 467
(二)50-60年代的重化工业化阶段 467
(三)70-80年代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 467
(四)90 年代后的新技术立国阶段 468
二、日本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经验 468
(一)产业政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468
(二)技术进步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468
(三)依法调整是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 469
(四)注重产业组织政策与产业结构政策相辅相成、协调运作 469
(五)政府对衰退产业进行转型和援助 470

第三节 韩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70

一、韩国产业升级的历程 470
(一)1961年以前的进口替代阶段 470
(二)1962-1971年的出口导向阶段 470
(三)1972-1979年的重化工产业发展阶段 471
(四)1980-1990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 471
(五)90年代后的产业结构高技术化阶段 471
二、韩国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 472
(一)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 472
(二)推行企业集团化战略 472
(三)优先发展“战略产业” 472
(四)实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财税政策 473
(五)注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473

第四节 台湾经济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74

一、保持农业稳定发展 474
二、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474
三、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474
四、提升科技水平与人力素质 475
五、扶持中小企业 475
六、推动民营化和金融自由化改革 475
七、实施能源节约措施 476

第十章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77

第一节 从外销到内销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77

一、成功案例 477
二、经验借鉴 478

第二节 从代工到自主品牌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78

一、成功案例 478
二、经验借鉴 479

第三节 从低端到高端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80

一、成功案例 480
二、经验借鉴 481

第四节 从制造到服务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81

一、成功案例 481
二、经验借鉴 482

第五节 整合产业链资源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83

一、成功案例 483
二、经验借鉴 483

第六节 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484

一、成功案例 484
二、经验借鉴 486

版权声明

客户评价

研究院动态
中商产业研究院老师为贵州省外商投资项目谋划培训班学员授课

3月19日,贵州省商务厅组织召开《2024 年贵州省外资工作会暨外商投资业务培训会》。培训会上,我院项目老师...

中商产业研究院老师为贵州省外商投资项目谋划培训班学员授课

3月19日,贵州省商务厅组织召开《2024 年贵州省外资工作会暨外商投资业务培训会》。培训会上,我院项目老师...

查看详情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铜仁市2024年招商项目谋划培训班学员授课

3月14日,铜仁市投资促进局组织召开全市2024年招商项目谋划业务培训会。培训会上,中商情报网联合创始人、...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铜仁市2024年招商项目谋划培训班学员授课

3月14日,铜仁市投资促进局组织召开全市2024年招商项目谋划业务培训会。培训会上,中商情报网联合创始人、...

查看详情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深圳市坪山区委党校研讨班学员授课

3月8日,深圳市坪山区《2024年“拓展产业空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研讨班在坪山区委党校举行,中商产业董...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深圳市坪山区委党校研讨班学员授课

3月8日,深圳市坪山区《2024年“拓展产业空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研讨班在坪山区委党校举行,中商产业董...

查看详情
我院与中山市阜沙镇签署产业招商合作协议

2月28日下午,阜沙镇召开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大会,深入学习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吹响高质量发展的...

我院与中山市阜沙镇签署产业招商合作协议

2月28日下午,阜沙镇召开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大会,深入学习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吹响高质量发展的...

查看详情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贵阳市工业招商培训班学员授课​

2月2日,由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办的《2024年市工信局招商培训会》在局第二会议室举行,中商产业董事长、...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贵阳市工业招商培训班学员授课​

2月2日,由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办的《2024年市工信局招商培训会》在局第二会议室举行,中商产业董事长、...

查看详情
中商产业研究院赴山西省柳林县开展产业规划编制调研工作

近日,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团队赴山西省柳林县开展《柳林县现代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调研工作。调研期间,中商...

中商产业研究院赴山西省柳林县开展产业规划编制调研工作

近日,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团队赴山西省柳林县开展《柳林县现代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调研工作。调研期间,中商...

查看详情
河北省工信厅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

近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尹修亮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会上尹巡介绍了河北省的产业基础及现状...

河北省工信厅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

近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尹修亮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会上尹巡介绍了河北省的产业基础及现状...

查看详情
云南省工信厅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

近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李艳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会上李厅长介绍了云南的产业基础及现状、产业...

云南省工信厅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

近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李艳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会上李厅长介绍了云南的产业基础及现状、产业...

查看详情
特色服务

联系我们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666-1917
    十五五规划: 400-666-1917
    传真: 0755-25407715
  • 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 400-666-1917
    企业十五五战略规划: 400-666-1917
    电子邮箱: service@askci.com
  • 市场调研: 400-666-1917
    产业招商咨询: 400-666-1917
  • 园区规划: 400-666-1917
    产业规划咨询: 400-666-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