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全文) 发布时间:2020-11-30 11:27

中商情报网:日前,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下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浙江省将重点围绕冷链物流空间布局、设备技术、产业发展、业态模式、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加快实施五大创新发展行动,加快补强冷链物流业发展。

其中,到2022年初步建成覆盖省内主要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冷链食(药)品加工基地的冷链物流干支配网络,补齐补强冷链物流上下游短板和薄弱环节,冷链物流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冷链物流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成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网络和国内冷链物流产业循环大通道的关键节点,基本形成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冷链物流产业生态体系。

以下为具体内容:

浙江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发改经贸〔2019〕352号)和《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浙政办发〔2020〕32号)等文件精神,加快促进我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服务民生改善和消费升级,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立足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四大”建设为引领,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加快实施我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五大行动,打造形成布局合理、智慧互联、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推动我省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冷链物流进出口核心枢纽、全国冷链物流资源配置中心和长三角地区冷链物流创新示范基地,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初步建成覆盖省内主要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冷链食(药)品加工基地的冷链物流干支配网络,补齐补强冷链物流上下游短板和薄弱环节,冷链物流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冷链物流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成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网络和国内冷链物流产业循环大通道的关键节点,基本形成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冷链物流产业生态体系。

1.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加快提升。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规模明显提升,冷库容量超过1500万立方米,其中产地预冷保鲜设施容量达到276万立方米以上,冷藏运输车辆达到5300辆以上。“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四级网络节点体系初具规模,主要冷链商品实现即产即冷,形成城市半小时送达、城镇1小时、农村3小时送达的冷链配送网络,满足城市居民2公里以内、城镇居民5公里、农村居民30公里以内冷链商品采购需求。

2.冷链物流服务品质不断优化。全省冷链物流综合流通率大幅提高,流通环节产品损腐率明显下降,其中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综合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5%、40%和55%以上,流通环节腐损率降至12%、5%和8%以下。冷链物流数字化监管体系更加完备、精准和高效,70%以上的冷库面积和冷藏运输量进入温湿度监控体系,基本建成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实现对进口肉禽类、水产品等重点冷链食品的全链条闭环追溯管理。

3.冷链物流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带动冷链物流产业投资1000亿元左右,引进培育全国百强冷链物流企业2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3家,培育10家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程冷链、全程监控、全程可追溯的冷链示范企业和产品。组建省级冷链产业联盟,建设涵盖冷链设备和制冷材料制造、冷链技术研发支持、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制造和冷链流通全领域的冷链物流平台。

二、加快推动冷链物流业创新发展

重点围绕我省冷链物流空间布局、设备技术、产业发展、业态模式、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加快实施五大创新发展行动,加快补强我省冷链物流业发展。

(一)实施冷链物流网络节点布局创新行动

将全省冷链相关的种植饲养、生产制造、流通加工、仓储配送到销售各环节冷冻冷藏、展示交易的场所统一纳入冷链物流功能节点,统筹谋划全省冷链物流“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四级功能布局体系。

1.围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布局冷链物流骨干基地。主要服务大规模冷冻冷藏、应急物资储运、国际国内集散分拨、批发交易等,重点布局在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中心等具备良好交通条件区域。原则上每个设区市至少设置1个,冷库容量不少于25万立方米,配备分拣、分级包装、自控门等设施设备,具备分区存储或调温转换存储功能,有全程温湿度监控和自动调节的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

2.围绕重点产业平台、功能区布局冷链物流园区。主要覆盖农林牧渔业、食药品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冷链物流相关产业,重点布局在城市周边和重要农林牧渔产地、屠宰地附近和制造业集聚区内。原则上每个设区市至少设置3个,单个园区冷库容量不少于8万立方米,具备分区存储或调温转换存储功能,拥有可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承担流通加工、重点区域储备和批发零售等功能。

3.围绕冷链产销全链条流通网络布局冷链物流分拨中心。以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需求为导向,在产销地间合理设置一定比例的分拨中心,主要负责产地采摘捕捞、畜禽屠宰、蛋奶供给的商品化预处理、包装、集散和转运,以及速冻食品、医药品和其他有温控要求产品的临时仓储和配送。应具备产后清理预冷、冷冻冷藏、分级包装等基础设施和仓储、转运、配送等设备,有采集产品预冷、冷冻冷藏、分级包装、转运配送等全过程数据的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即产即冷、全程保冷。

4.围绕冷链物流末端“最后一公里”需求布局冷链物流配送网点。布局在中心城区或县(市、区)中心区域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和城镇社区内,主要开展面向城乡居民零售商品的保鲜和配送等服务,配置社区生鲜(医药品)店、智能无人售货点等末端配送设施设备。其中生鲜冷冻食品零售网点布局应充分考虑消费者购买便利性,原则上中心城区或县(市、区)中心区域每2公里范围、乡镇每5公里、偏远山区每30公里范围内至少布局1个,应具备冷冻、冷藏、展示等基础设施,有采集产品零售期间保冷数据的信息系统,能够确保销售期间保冷。

(二)实施冷链物流装备和技术升级创新行动

1.提升冷链仓储设施装备专业化水平。一是聚焦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冷链物流园区和冷链物流分拨中心的存量冷链仓储设施,完善封闭月台、装卸作业脱冷、废弃物回收利用等设施,推动冷库和加工场所全封闭式连接。二是鼓励企业改造升级高标准常温库,根据冷链季节性市场需求实现“常冷”切换。三是重点强化冷链仓储设施的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保障功能,建设完善专用的冷链仓储、隔离区和快速中转换装等设施。四是推进特色农产品产地的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完善“最先一公里”预冷设施,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造、扩建、新建具有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的预冷设施,支持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屠宰企业选购适用型的冷水预冷、冷风预冷、真空预冷或混合预冷设备。

2.加强标准化、共享化冷链运输装备和技术的应用。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冷链运输企业应用标准化冷藏集装箱、标准化周转箱、标准化托盘、可循环使用的标准化温控包装盒及蓄冷箱、蓄冷片等冷链标准化运载单元。二是建立跨运输方式的冷藏集装箱循环共享共用系统,提高冷藏集装箱的利用效率。三是推动轻量化、新能源等节能环保冷藏保温车,标准化车载冷藏箱、保温周转箱等设备,推广配送路径优化、配送车辆动态导航、自动识别以及温湿度自动调控等技术,以及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环保冷藏快递储存箱或保冷袋在城市冷链配送中的应用。

3.加快研发新型冷链物流装备技术。一是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移动式冷却装置、预冷蓄冷设备、可拆卸移动的智能化冷库、全自动屠宰预冷一体化设备、多温层冷藏车、适合城市配送的冷链电瓶车、冷链物流温湿度监控设备以及智能无人售货柜等新型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制造。二是推动冷链食品加工技术、冷藏保鲜技术创新,研发适合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冷链食品。三是加快制冷材料研发更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研发安全绿色高效的制冷材料。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一是依托‘浙冷链’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支持建设集在线交易、信息发布、位置跟踪、质量追溯、技术咨询、产业动态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第三方冷链物流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扩大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覆盖范围,提高设施利用率和流通效率。二是支持大型物流园区、龙头企业搭建冷链细分领域的第三方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中小冷链企业资源,深度应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实现冷链运输全程监控、冷链产品温控追溯和全程管理信息共享。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的冷藏运输网络货运平台。支持建立医药品冷链运输信息平台,整合优化医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运力资源,有效保障省内医药品冷链运输过程紧急救援需求。三是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分布式数据中心,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边缘数据计算中心,鼓励地市政府、大型物流园区和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冷链物流技术创新中心、冷链物流技术装备中试基地。

(三)实施冷链物流产业链补强创新行动

1.加强冷链物流与农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是发挥冷链物流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引进培育一批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农业品冷链物流“链主”企业,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带动种植捕捞、流通销售等上下游企业共建具有影响力的冷链食品品牌。二是促进冷链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冷链物流设施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冷柜、空调等传统制冷设备企业转型升级,将产业链延伸至冷链先进设备、核心元器件制造领域,对认定为国内或省内首台(套)冷链设备产品给予一定奖励。三是培育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围绕鲜活农副产品、医药产品、智能冷链制造业、冷链服务业,培育壮大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培育推广“龙头企业引领+数字平台整合”的冷链全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鼓励骨干企业向物流全链条服务商、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鼓励冷链物流、冷链装备骨干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做强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冷链物流智慧产业。一是鼓励开展冷链物流相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等物联网基础性支撑技术创新研发。二是在各市“城市大脑”中增加冷链物流智慧化应用场景,提高冷链物流与交通、医疗等应用场景的协同水平。三是搭建“互联网+”数字产业平台,整合线下中小冷链物流企业,提供柔性定制、共享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个性化服务。

3.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相关服务业。一是发展冷链物流电商业务,培育“冷链仓储-电商-冷链配送”融合产业链,鼓励电商龙头企业依托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冷链物流场站、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建设集仓储、分拣、集散、配送、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电商冷链产业园。支持快递企业加速构建覆盖全国的全流程、可追溯、高时效的冷链医药物流网络体系,为新型疫苗、创新中药、海洋药物等生物及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化温控供应链服务。二是强化冷链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规范发展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创新发展保理、保险等供应链金融业务,探索提升供应链融资结算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三是支持发展冷链物流咨询服务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冷链物流咨询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科学培育第三方认证机构,规范化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能效水平、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认证工作。

4.持续壮大国际冷链物流规模。一是在具备公铁空联运条件的区域或综合保税区,建设完善肉禽水产公共保税冷库和相应查验场所,满足指定口岸监管场地肉类、冰鲜水产品、果蔬类和其他冷冻商品进出口、保税加工、保税展示交易以及跨境电商物流需求。二是加快建设沿义甬舟大通道的铁路、航空开放口岸,强化冷链物流口岸通关便利化,促进冷冻商品快速查验、检疫、通关,加快发展“义新欧”中欧班列冷链运输业务,打通冷链物流国际“绿色通道”。三是依托重点民航、海运、邮政快递企业,完善突发事件情况下优先保障国际冷链物资航线时刻申请、船舶进出港作业、应急物资通关的具体措施。

(四)实施冷链物流业态模式场景创新培育行动

1.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新业态。一是组织开展一批农产品直供冷链物流试点,推广“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型冷链物流业务模式。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建设集采购、分拣加工、冷链配送等服务于一体的标准化“中央厨房”(净菜加工集配中心)。三是鼓励发展“海运+冷藏班列”“空运+冷藏班列”“中欧冷藏班列”等业务。

2.积极推广冷链物流新模式。一是加快推广冷链物流共同配送,鼓励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加强与配送、快递等企业合作,提供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精准高效共同配送服务。二是有序推进冷链物流夜间配送,支持大型商超、农贸批发交易市场提供夜间配送服务,提高作业标准,减少夜间配送噪音扰民,提升冷链配送效率,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3.加快拓展冷链物流新场景。一是探索拓展冷链物流无接触式配送场景,合理利用无人机、无人车、冷链智能自提柜等设施设备,根据果蔬、肉禽、医药、乳制品等冷链产品的不同温控需求,在城市社区、高校和农村山区开展一批无接触式配送试点。二是引导企业围绕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短板,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5G等新技术积极开展一体化冷链集成方案、冷链技术装备升级、冷链质量追溯和安全监管等场景应用创新。三是加快冷链物流大数据挖掘应用,为冷链物流各类参与对象提供分类、定时、定点的精细化服务。加快民生相关数据开放共享,支持企业通过大数据模型推导出产品的需求预测,实现仓储的自动预测补货和智能调拨、制造的自动调整和柔性供应。

(五)实施冷链物流全链条创新监管行动

1.实行冷链物流功能节点挂牌管理。一是对冷链物流功能节点进行挂牌,成熟一个挂牌一个。冷链物流骨干基地由省政府批准挂牌,冷链物流园区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政府批准挂牌,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冷链物流配送网点由各市发展改革委会县(市、区)政府批准挂牌。建立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各节点设施装备、信息系统、安全卫生等符合标准、运行正常,对不符合标准的予以摘牌处理。二是强化应急冷链物流设施节点建设,由省政府统一挂牌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全链路管理体系,确定节点清单目录,制定统一调拨制度,确保实现医疗、应急救援保障等冷链应急物资快速有序调拨。三是完善各节点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评价和信用评价体系,依法向社会公示冷链物流企业注册登记基础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失信信息等监管信息,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2.加大冷链物流标准全链条贯彻实施力度。一是围绕农产品源头预冷、冷链运输包装、运输温控、中转换装等主要短板环节深入开展物流企业标准化应用试点,贯彻应用国家和省关于肉禽蛋类、果蔬类、水产品、乳制品及其他速冻食品等易腐食品温度控制的强制性标准,鼓励企业开展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二是鼓励企业研发应用标准化冷藏集装箱、标准化周转箱、标准化托盘、可循环使用的标准化温控包装盒等冷链载具。三是严格落实《冷库规范设计》(GB5007-2010)和液氨储罐设计标准,督促企业对设施设备定期检查评估,强化对重大危险源监控,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与工作流程,提高冷链物流仓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推广冷链物流信息全链条追溯监管。一是依托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对进口肉禽类、水产品等重点冷链食品建立从“首站到终端”全过程冷链食品质量追溯链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在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数字化监管服务系统中增加全省冷链物流信息管控模块,汇集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大型第三方冷链服务平台等现有各类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三、强化冷链物流产业创新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机制保障

一是依托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省级冷链物流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加强对冷链物流发展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推进和重大问题研究。二是在现有的统计制度下,加强对冷链物流相关的国民经济行业年度监测分析。三是大力培育冷链专业人才,引进和借助优质的科研项目力量,建立省级物流研究院,成立省级冷链物流产业联盟,探索建立现代物流产教联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究设立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四是加快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冷链物流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五是探索建立冷链运输车辆道路救援互助机制,对成功实施冷链运输道路救援企业,在质量信用等级和A级物流企业评估时给予优先升级。

(二)加强用地供应保障

一是推动冷链物流设施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协同衔接,重点支持新建重大冷链项目,合理确定冷链物流用地土地出让底价和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控制指标。二是对利用原有土地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企业,在办理规划条件、规划许可等方面予以支持。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在自有工业用地上新建、扩建生产性用房提高容积率用于建设配套的冷链物流设施,不再增收土地价款。三是永久性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支持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产地型冷库。

(三)加强通行停靠保障

一是统一全省城市配送冷藏车辆标识。二是保障冷链城市配送车辆停靠装卸,冷链配送网点应设置专用的路外装卸区域,条件受限暂时无法设置的,可在附近道路设置临时装卸车位,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前提下允许冷链运输车进行不超过30分钟的停靠装卸作业。三是提供通行便利,对统一标识的冷链城市配送车辆、新能源新型冷链运输车辆、民生保障冷链运输车辆需在限行区域通行的,优先发放通行许可。

(四)加强减税降费保障

一是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冷藏运输车辆(不含冷冻),按国家规定免收车辆通行费。二是各级冷链物流功能节点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执行与工业同价政策。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支持冷链物流企业作为第一类用户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优先支持信用评价高的企业参与交易。三是切实落实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四是冷链物流企业装备和技术的研发费用,按规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政策。

(五)加强财政金融保障

一是将冷链物流纳入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范畴,推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REITs试点。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对冷链物流领域关键项目引导支持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冷链物流平台公司,参与各级冷链物流功能节点建设。二是加大信贷支持,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鼓励金融机构探索适合冷链物流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银政企合作平台、银企对接机制,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等项目提供中长期融资。三是推动国有企业通过增资扩股、信托担保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社会企业采用PPP、基金扶持等融资模式;谋划实施凤凰行动升级版,拓宽冷链物流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支持企业利用各类债券工具和再融资增强资本实力,进一步培育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鼓励对新技术新业态企业投早投小。四是加大冷链物流配送保险力度,探索开办冷链货运险,将保费与单车货物价值挂钩,为冷链产品运输过程提供保障。

报告库会员(¥)199/年起售

海量行业报告和相关实用干货寂集锦
开通报告库会员
乐享更多下载,购买超值优惠

查看更多报告

扫一扫获取
最新情报资讯

扫一扫免费
阅读最新报告

特色服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