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十四五”人口规划前瞻(图)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0-12-03 16:48
分享:

(一)优化生育政策

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已经连续数年下降。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回升到1786万,是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数量最高的年份。但此后的2017年和2018年又出现了连续下降,分别为1723万和1523万。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四年来,政策累积效应在前两年集中释放,导致生育率呈现先升后降的现象,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幅度明显。2018年后,生育进入政策调整后的平稳期,受育龄妇女数量和结构影响,2019年出生人口略有减少。

出生人口减少,鼓励生育势在必行!《建议稿》提出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据悉,近几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在悄然转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删除了“实行计划生育”内容后。《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宁夏在修改的计生条例中删除了公职人员“超生即开除”的规定。此外,专家建议十四五时期全面放开生育。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提出,2020年以后,中国可能很快实现自主生育。

(二)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建议稿》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据悉,目前各国通行的鼓励生育政策,可以划分为三类:即财政支持(即对有孩子的家庭发放现金、食品券,或减免税收)、日托和教育支持(即教育补贴)、怀孕和生产期福利(比如有薪产假)。未来国家将会给予更多财政支持、日托和教育支持、怀孕和生产期福利。

财政支持方面,目前,国务院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新设子女教育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也就是说纳税人获得每年1.2万元的子女教育专项扣除,为中国家长个税减负。

教育补贴方面,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托幼事业发展,为更好实现“幼有所育”,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具体表现为:

①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各地新建改扩建公办园,鼓励支持街道、村集体、有实力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公办园,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1万所,比2011年增加11.4万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6.01%。

②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从2010年的24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009亿元,增长了8.2倍,财政性经费占比从1.7%提高到5.0%。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188.4亿元,比上年增加19.9亿元,增长11.8%。

未来教育部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支持和引导地方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支持水平,主要用于扩大普惠性资源,补充配备教师和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园条件。依法加强收费价格监管,坚决抑制过高收费。

婴幼儿照护方面,国家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相关政策,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依法减免税费,加快人才培养,创新开发产品,加快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目前,河北等27个省(区、市)印发了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30个省份共4297家各类托育机构注册,收托婴幼儿规模达30余万人。

未来,国家将积极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托育服务供给,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加大对用人单位内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

怀孕和生产期福利方面,今年以来,多地出台了系列鼓励生育措施。比如,北京调整了生育医疗费用待遇、广东要求全面落实产假、贵州提出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等予以辞退等。未来国家层面将出台政策提供更多怀孕和生产期福利。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