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官网中商官网 数据库数据库 前沿报告库前沿报告库 中商情报网中商情报网
媒体报道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016-2020年中国碳交易行业研究及市场投资决策报告
2016-2020年中国碳交易行业研究及市场投资决策报告
报告编码:ZT 636995 了解中商产业研究院实力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
报告页码:563 图表:66
服务方式:电子版或纸介版
交付方式:Email发送或EMS快递
服务咨询:400-666-1917(全国免费服务热线,贴心服务)
电子邮件:service@askci.com
中文版全价:RMB 9800 电子版:RMB 9500 纸介版:RMB 9500
英文版全价:USD 5500 电子版:USD 5000 纸介版:USD 5000

内容概括

  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建立合法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利和总量控制目标,并允许这种权利象商品一样买入和卖出来进行排放控制。它能够发挥市场机制对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调动企业控制排放的积极性,灵活地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使社会整体治理成本趋向最低化。
  自《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明确具体的减排目标后,碳额度可以买卖成为事实。世界银行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达到1500亿美元,超过石油交易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预计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随着全球化进程越来越深入,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碳交易市场逐渐在世界多个国家、地区建立起来。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较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已在国内部分地区建立碳市场交易试点,在实现碳减排目标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3年6月以来,我国相继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等地建立了7个碳交易市场,这一系列交易试点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7个省市的碳交易试点都明确了交易范围,设定了控制碳排放的目标,建立了碳排放的核查体系,也建立了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平台,并开展了相关能力建设,试点进展顺利。
  随着全国各碳排放交易试点纷纷启动、政府在碳减排领域连续出台一系列推动政策,我国碳市场初具规模,碳金融不断创新,众多中国企业也在2014年的第一期履约大考中逐渐找到节能减排对于企业发展的经济价值。截止2014年12月31日,中国碳市场全年累计成交量为1478.4万吨,成交额为5.3676亿元。2015年我国环保支出规模再创新高,政府将进一步推进排污权交易系统的改革,与之相关的地方性法制框架已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可预期的发展方向。
  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碳交易行业研究及市场投资决策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碳排放交易的内涵、市场结构及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然后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碳交易的发展现状及市场机制,并详细阐述了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七大碳交易试点市场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碳交易市场做了市场主体分析、投资风险分析、投融资模式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最后,报告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产业研究中心、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碳交易市场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碳交易相关产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碳交易相关概念及市场结构分析
  1.1 碳排放交易的定义和分类
    1.1.1 碳排放交易的内涵
    1.1.2 碳排放交易的分类
    1.1.3 碳排放交易的品种
  1.2 碳排放交易市场结构分析
    1.2.1 碳交易市场总体结构
    1.2.2 配额碳交易市场结构
    1.2.3 自愿碳交易市场结构
    1.2.4 碳排放交易的主体对象
  1.3 中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3.1 碳排放权交易的必要性
    1.3.2 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

第二章 2013-2015年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分析


  2.1 京都议定书与碳交易市场
    2.1.1 《京都议定书》简介
    2.1.2 《京都议定书》修正案
    2.1.3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2.1.4 核证减排量突破10亿
    2.1.5 2015年有望达成新协议
  2.2 全球碳交易市场综述
    2.2.1 发展阶段
    2.2.2 市场特征
    2.2.3 交易规模
    2.2.4 供需态势
    2.2.5 价格分析
    2.2.6 市场进展
  2.3 主要碳排放交易体系
    2.3.1 欧盟碳排放贸易体系(EUETS)
    2.3.2 美国排放交易体系(CCX)
    2.3.3 英国排放交易体系(UKETS)
    2.3.4 澳大利亚排放贸易体系
  2.4 欧盟碳交易市场
    2.4.1 欧盟碳交易规模
    2.4.2 欧盟碳交易价格分析
    2.4.3 欧盟碳交易实施阶段
    2.4.4 欧盟碳交易市场机制
    2.4.5 欧盟碳交易体系改革
    2.4.6 欧盟碳交易经验借鉴
  2.5 美国碳交易市场
    2.5.1 美国碳交易市场结构
    2.5.2 美国芝加哥碳交易市场
    2.5.3 加利福尼亚碳交易市场
    2.5.4 美国碳交易发展策略
    2.5.5 美国碳交易前景展望
  2.6 其他典型碳交易市场介绍
    2.6.1 澳大利亚碳交易市场
    2.6.2 加拿大碳交易市场
    2.6.3 日本碳交易市场
    2.6.4 韩国碳交易市场

第三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3.1.2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出台
    3.1.3 污染物排放新标准
    3.1.4 碳交易市场列入深改组任务
    3.1.5 2015年新环保法解读
  3.2 经济环境
    3.2.1 国民经济增长态势
    3.2.2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3.2.3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3.2.4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2.5 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3.2.6 碳交易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3.3 社会环境
    3.3.1 各国碳排放情况
    3.3.2 中国碳排放总量较高
    3.3.3 我国污染物排放状况
    3.3.4 高耗能行业发展受限
    3.3.5 节能减排成效初显
    3.3.6 生态文明建设提速
  3.4 技术环境
    3.4.1 低碳技术转让途径
    3.4.2 中欧碳交易合作项目启动
    3.4.3 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
    3.4.4 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2013-2015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总体分析


  4.1 中国碳交易市场SWOT分析
    4.1.1 发展优势(Strength)
    4.1.2 发展劣势(Weakness)
    4.1.3 发展机遇(Opportunity)
    4.1.4 发展威胁(Threaten)
  4.2 中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分析
    4.2.1 自愿减排交易规模
    4.2.2 全国碳排放交易规模
    4.2.3 区域市场碳交易规模
    4.2.4 碳交易市场履约规模
    4.2.5 碳交易市场企业规模
    4.2.6 碳排放交易机构规模
  4.3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特点
    4.3.1 碳交易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4.3.2 多地碳交易市场量价齐升
    4.3.3 碳交易价格发现功能显现
    4.3.4 金融机构对碳市场反映平淡
    4.3.5 个人投资者参与热情较高
    4.3.6 碳市场供求需要调控干预
  4.4 中国碳交易试点分析
    4.4.1 选择碳排放交易试点的标准
    4.4.2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部署情况
    4.4.3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进展
    4.4.4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比较分析
    4.4.5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面临的问题
  4.5 影响中国碳交易市场流动性的因素
    4.5.1 市场开放程度
    4.5.2 市场规模
    4.5.3 供需关系
  4.6 碳交易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
    4.6.1 国务院层面
    4.6.2 国家部委层面
    4.6.3 地方政府层面
    4.6.4 交易所层面
    4.6.5 中介组织层面
    4.6.6 专家学者层面

第五章 2013-2015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分析


  5.1 碳交易机制发展综述
    5.1.1 《京都议定书》交易机制
    5.1.2 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方法
    5.1.3 欧盟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
  5.2 清洁发展机制(CDM)分析
    5.2.1 清洁发展机制概念
    5.2.2 CDM项目经济机制
    5.2.3 CDM项目开发模式和程序
    5.2.4 我国CDM项目发展规模
    5.2.5 CDM项目的交易成本
    5.2.6 CDM项目相关机构及主要职责
  5.3 中国碳排放试点项目配额机制比较
    5.3.1 不同分配方案简况
    5.3.2 历史法是主要方法
    5.3.3 基准法使用有限
    5.3.4 拍卖法有望兴起
  5.4 中国碳排放配额机制完善思路
    5.4.1 首选免费分配减轻成本负担
    5.4.2 分配规则亟需详细、透明
    5.4.3 不同的方法会增加管理成本
  5.5 碳交易结算机制分析
    5.5.1 碳交易结算方式
    5.5.2 碳交易结算的参与机构
    5.5.3 碳交易人民币结算分析
  5.6 碳交易核查机制分析
    5.6.1 碳交易核查的标准及流程
    5.6.2 碳交易核查的监管机制
    5.6.3 碳交易第三方认证核查
    5.6.4 碳核查报告编制原则及方法

第六章 2013-2015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定价机制分析


  6.1 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
    6.1.1 政策变动
    6.1.2 交易制度
    6.1.3 能源价格
    6.1.4 科技因素
    6.1.5 供求因素
  6.2 中国碳交易定价典型模式分析
    6.2.1 深圳模式
    6.2.2 北京模式
    6.2.3 上海模式
    6.2.4 重庆模式
  6.3 制约中国碳定价机制发展的瓶颈因素
    6.3.1 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仍未形成
    6.3.2 缺少碳排放测量系统
    6.3.3 缺乏完善的碳税制度
    6.3.4 不合理碳排放权分配方式
  6.4 完善碳交易定价机制的制度基础
    6.4.1 碳排放量的监测和核证制度
    6.4.2 企业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和审计制度
    6.4.3 相关法律制度
    6.4.4 交易所制度
  6.5 构建与多层次一体化碳交易定价机制
    6.5.1 碳交易一级市场中初始拍卖的定价机制
    6.5.2 碳交易二级市场的供求定价机制
    6.5.3 碳金融市场的衍生品定价机制

第七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深圳


  7.1 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分析
    7.1.1 交易规模
    7.1.2 企业规模
    7.1.3 会员规模
    7.1.4 市场特征
    7.1.5 履约情况
    7.1.6 发展成效
  7.2 深圳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分析
    7.2.1 体系概况
    7.2.2 覆盖范围
    7.2.3 配额结构
    7.2.4 独特设计
    7.2.5 运行机制
    7.2.6 核查机制
  7.3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介绍
    7.3.1 机构概况
    7.3.2 组织结构
    7.3.3 股权结构
    7.3.4 发展规划
  7.4 深圳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
    7.4.1 建立相对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
    7.4.2 完成企业碳排放量化、报告和核查
    7.4.3 创立制造业的碳配额分配方法
    7.4.4 注重制度建设和法制保障
    7.4.5 注重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
  7.5 深圳碳交易市场监管政策解读
    7.5.1 《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
    7.5.2 《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7.5.3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现货交易规则(暂行)》
    7.5.4 《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
  7.6 深圳碳交易市场投资潜力分析
    7.6.1 市场空间分析
    7.6.2 社会效益分析
    7.6.3 非现货碳交易机遇
    7.6.4 率先引进境外投资者
    7.6.5 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

第八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上海


  8.1 上海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8.1.1 建设进程
    8.1.2 交易规模
    8.1.3 履约情况
    8.1.4 碳基金启动
    8.1.5 第三方机构管理
    8.1.6 前景展望
  8.2 上海市碳交易市场发展特点分析
    8.2.1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碳交易政策法规体系
    8.2.2 形成了覆盖广泛的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8.2.3 初步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报告及核查体系
    8.2.4 配额分配上采用历史法与基准线法相结合
    8.2.5 广泛使用温室减排量(CCER)用于配额抵消
    8.2.6 以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参与碳交易
  8.3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介绍
    8.3.1 机构概况
    8.3.2 交易规则
    8.3.3 会员管理
    8.3.4 信息管理
    8.3.5 结算细则
    8.3.6 风险控制
    8.3.7 违规违约处理
  8.4 上海市碳排放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8.4.1 配额管理
    8.4.2 碳排放核查与配额清缴
    8.4.3 配额交易
    8.4.4 监督与保障
    8.4.5 法律责任
  8.5 2013-2015年上海市碳排放交配额分配方案
    8.5.1 配额总量控制要求
    8.5.2 配额分配方法
    8.5.3 配额发放
    8.5.4 配额使用

第九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北京


  9.1 北京市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9.1.1 市场机制
    9.1.2 交易规模
    9.1.3 交易模式
    9.1.4 履约情况
    9.1.5 个人交易
    9.1.6 跨区域交易
  9.2 北京环境交易所介绍
    9.2.1 机构概况
    9.2.2 组织结构
    9.2.3 交易流程
    9.2.4 交易规则
    9.2.5 配套细则
  9.3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9.3.1 碳排放管控和配额管理
    9.3.2 碳排放权交易
    9.3.3 监督管理与激励措施
    9.3.4 法律责任
  9.4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法规解读
    9.4.1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配额核定方法(试行)》
    9.4.2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核查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9.4.3 《北京市碳排放配额场外交易实施细则(试行)》
    9.4.4 《关于规范碳排放权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
    9.4.5 《北京市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试行)》

第十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广东


  10.1 广东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0.1.1 配额规模
    10.1.2 交易规模
    10.1.3 履约情况
    10.1.4 覆盖范围
    10.1.5 改革探索
    10.1.6 个人投资
  10.2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介绍
    10.2.1 机构概况
    10.2.2 组织结构
    10.2.3 交易规则
    10.2.4 会员管理
    10.2.5 收费标准
  10.3 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10.3.1 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
    10.3.2 配额发放管理
    10.3.3 配额交易管理
    10.3.4 监督管理
    10.3.5 法律责任
  10.4 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法规解读
    10.4.1 《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10.4.2 《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首次分配及工作方案(试行)》
    10.4.3 《广东省2014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
    10.4.4 《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实施细则(试行)》
  10.5 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0.5.1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0.5.2 总体安排
    10.5.3 主要任务
    10.5.4 保障措施
    10.5.5 进度安排

第十一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天津


  11.1 天津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1.1.1 交易规模
    11.1.2 履约情况
    11.1.3 试点范围
    11.1.4 市场机制
    11.1.5 前景展望
  11.2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介绍
    11.2.1 机构概况
    11.2.2 会员管理
    11.2.3 交易规则
    11.2.4 交易结算
    11.2.5 风险控制
  11.3 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11.3.1 配额管理
    11.3.2 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
    11.3.3 碳排放权交易
    11.3.4 监管与激励
    11.3.5 法律责任
  11.4 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1.4.1 总体要求
    11.4.2 重点任务
    11.4.3 保障措施

第十二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湖北


  12.1 湖北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2.1.1 发展优势
    12.1.2 配额分配
    12.1.3 交易规模
    12.1.4 投资主体
    12.1.5 二级市场
    12.1.6 发展碳金融
  12.2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介绍
    12.2.1 机构概况
    12.2.2 交易规则
    12.2.3 交易方式
    12.2.4 交易品种
    12.2.5 收费标准
    12.2.6 配额托管业务
  12.3 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12.3.1 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
    12.3.2 碳排放权交易
    12.3.3 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
    12.3.4 激励和约束机制
    12.3.5 法律责任
  12.4 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2.4.1 总体思路
    12.4.2 主要任务
    12.4.3 重点工作
    12.4.4 保障措施
    12.4.5 进度安排

第十三章 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分析重庆


  13.1 重庆市碳交易市场发展综述
    13.1.1 交易规模
    13.1.2 覆盖范围
    13.1.3 市场机制
    13.1.4 市场特点
    13.1.5 前景展望
  13.2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介绍
    13.2.1 机构概况
    13.2.2 交易细则
    13.2.3 结算管理
    13.2.4 信息管理
    13.2.5 风险管理
    13.2.6 违规违约处理
  13.3 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制分析
    13.3.1 碳排放配额管理
    13.3.2 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
    13.3.3 碳排放权交易
    13.3.4 监督管理
  13.4 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法规解读
    13.4.1 《重庆市碳排放配额管理细则(试行)》
    13.4.2 《重庆市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规范(试行)》
    13.4.3 《重庆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细则(试行)》

第十四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主体分析排放企业


  14.1 电力企业
    14.1.1 电力行业能源消耗状况
    14.1.2 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14.1.3 电力行业减排标准提高
    14.1.4 碳市场建立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14.1.5 电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机遇及挑战
    14.1.6 电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对策建议
    14.1.7 电网企业参与碳交易的主要途径
    14.1.8 中国电力行业碳交易前景预测
  14.2 石化企业
    14.2.1 中国石化行业发展规模
    14.2.2 石化行业能耗居高不下
    14.2.3 石化行业深化结构调整
    14.2.4 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14.2.5 石化行业碳减排走向市场化
    14.2.6 石化企业碳交易市场展望
  14.3 钢铁企业
    14.3.1 中国钢铁行业运行现状
    14.3.2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成效
    14.3.3 钢铁企业减排形势严峻
    14.3.4 碳交易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14.3.5 钢铁企业纳入碳交易体系
    14.3.6 鼓励钢铁企业参与碳交易
  14.4 有色金属企业
    14.4.1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模
    14.4.2 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成效
    14.4.3 有色金属CDM项目案例分析
    14.4.4 有色金属碳减排面临的挑战
  14.5 水泥企业
    14.5.1 中国水泥行业发展规模
    14.5.2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形势分析
    14.5.3 碳交易可缓解水泥产能过剩
    14.5.4 水泥企业碳排放交易实践
    14.5.5 水泥企业碳排放配额评估
    14.5.6 水泥碳交易市场发展策略
  14.6 建筑企业
    14.6.1 建筑行业碳排放持续增长
    14.6.2 碳交易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
    14.6.3 建筑企业碳排放交易实践
    14.6.4 建筑企业碳交易体系框架
    14.6.5 建筑企业参与碳交易效益分析
  14.7 造纸企业
    14.7.1 节能减排促进造纸业转型升级
    14.7.2 碳交易对造纸企业的积极影响
    14.7.3 碳交易对造纸企业的消极影响
    14.7.4 造纸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措施建议

第十五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主体分析碳基金


  15.1 国际碳基金运行模式分析
    15.1.1 发展概述
    15.1.2 运行机制
    15.1.3 典型模式
    15.1.4 经验借鉴
  15.2 中国碳基金市场发展现状
    15.2.1 发展特点
    15.2.2 资金来源
    15.2.3 筹资规模
    15.2.4 运营期限
    15.2.5 目标差异
  15.3 国家级碳基金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F)
    15.3.1 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性质及用途
    15.3.2 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制度建设
    15.3.3 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资金来源
    15.3.4 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使用方式
    15.3.5 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发展方向
  15.4 民间碳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
    15.4.1 中国绿色碳基金发展概况
    15.4.2 中国绿色碳基金管理模式
    15.4.3 中国绿色碳基金运作模式
    15.4.4 中国绿色碳基金使用方式
    15.4.5 中国绿色碳基金收益分析
  15.5 中国碳基金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15.5.1 扩大筹资渠道,争取财政支持
    15.5.2 建立地方与国家合作的碳基金体系
    15.5.3 加强对外合作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
    15.5.4 循序渐进探索碳金融业务

第十六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风险及投融资模式


  16.1 中国碳交易市场投资风险预警
    16.1.1 政策风险
    16.1.2 经济风险
    16.1.3 项目风险
    16.1.4 现货市场风险
    16.1.5 配套服务风险
    16.1.6 违约风险
  16.2 碳交易市场融资模式
    16.2.1 配额碳交易
    16.2.2 碳基金
    16.2.3 碳金融
    16.2.4 碳汇
    16.2.5 碳税
  16.3 碳交易市场投资模式
    16.3.1 直接投资现货市场
    16.3.2 投资碳基金
    16.3.3 自行设立碳基金
    16.3.4 经营CDM项目咨询顾问公司
    16.3.5 直接开发CDM项目
    16.3.6 主导或者参与发起新的碳交易所
  16.4 碳交易市场衍生品投资模式
    16.4.1 碳期货交易
    16.4.2 碳远期交易
    16.4.3 碳期权交易
    16.4.4 碳互换交易

第十七章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17.1 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战略
    17.1.1 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碳交易制度体系
    17.1.2 建立统一的市场化碳交易市场
    17.1.3 CDM与国内碳交易机制相协调
    17.1.4 碳排放权分配应兼顾公平与效率
    17.1.5 完善碳排放量测定与核算体系
    17.1.6 健全相应金融配套服务措施
  17.2 推进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路径分析
    17.2.1 建立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17.2.2 建立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
    17.2.3 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17.2.4 科学合理分配碳排放额
  17.3 发展我国自愿碳交易市场的对策措施
    17.3.1 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碳交易
    17.3.2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
    17.3.3 鼓励探索创新碳交易相关产品
    17.3.4 加强自愿碳交易相关配套建设
  17.4 上市公司碳效率分析与产品开发建议
    17.4.1 完善碳效率量化标准
    17.4.2 出台碳排放信息披露规则
    17.4.3 推出适合国情的碳效率指数
    17.4.4 开发碳交易相关产品
  17.5 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投资策略
    17.5.1 交易所投资策略
    17.5.2 商业银行投资策略
    17.5.3 保险公司投资策略
    17.5.4 证券公司投资策略
  17.6 个人参与碳减排交易的投资潜力及建议
    17.6.1 投资机会
    17.6.2 投资建议

第十八章 2016-2020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前景预测


  18.1 中国碳交易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18.1.1 从自愿到强制
    18.1.2 从特定行业到整体经济
    18.1.3 从区域试点到全国市场
    18.1.4 从一级现货市场到二级金融市场
    18.1.5 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
  18.2 全国性碳交易体系建设展望
    18.2.1 碳交易体系基本目标
    18.2.2 第一阶段目标
    18.2.3 第二阶段目标
    18.2.4 第三阶段目标
    18.2.5 第四阶段目标
  18.3 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前景预测
    18.3.1 未来形势展望
    18.3.2 市场规模预测
    18.3.3 交易方式预测

版权声明

客户评价

研究院动态
新疆哈密市人民政府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

4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一行李建勇莅临我院考察指导,会上李市长介绍了...

新疆哈密市人民政府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

4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一行李建勇莅临我院考察指导,会上李市长介绍了...

查看详情
甘肃省工信厅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

4月9日,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永庆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会上王厅长介绍了甘肃省的产业基础及现状...

甘肃省工信厅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

4月9日,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永庆一行莅临我院考察指导,会上王厅长介绍了甘肃省的产业基础及现状...

查看详情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贵州省商务系统培训班学员授课

4月2日至3日,贵州省商务厅在贵阳市举办2024年全省商务系统项目专题培训会。培训会上,中商情报网联合创始...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贵州省商务系统培训班学员授课

4月2日至3日,贵州省商务厅在贵阳市举办2024年全省商务系统项目专题培训会。培训会上,中商情报网联合创始...

查看详情
中商产业研究院老师为贵州省外商投资项目谋划培训班学员授课

3月19日,贵州省商务厅组织召开《2024 年贵州省外资工作会暨外商投资业务培训会》。培训会上,我院项目老师...

中商产业研究院老师为贵州省外商投资项目谋划培训班学员授课

3月19日,贵州省商务厅组织召开《2024 年贵州省外资工作会暨外商投资业务培训会》。培训会上,我院项目老师...

查看详情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铜仁市2024年招商项目谋划培训班学员授课

3月14日,铜仁市投资促进局组织召开全市2024年招商项目谋划业务培训会。培训会上,中商情报网联合创始人、...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铜仁市2024年招商项目谋划培训班学员授课

3月14日,铜仁市投资促进局组织召开全市2024年招商项目谋划业务培训会。培训会上,中商情报网联合创始人、...

查看详情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深圳市坪山区委党校研讨班学员授课

3月8日,深圳市坪山区《2024年“拓展产业空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研讨班在坪山区委党校举行,中商产业董...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深圳市坪山区委党校研讨班学员授课

3月8日,深圳市坪山区《2024年“拓展产业空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研讨班在坪山区委党校举行,中商产业董...

查看详情
我院与中山市阜沙镇签署产业招商合作协议

2月28日下午,阜沙镇召开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大会,深入学习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吹响高质量发展的...

我院与中山市阜沙镇签署产业招商合作协议

2月28日下午,阜沙镇召开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大会,深入学习贯彻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吹响高质量发展的...

查看详情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贵阳市工业招商培训班学员授课​

2月2日,由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办的《2024年市工信局招商培训会》在局第二会议室举行,中商产业董事长、...

中商产业研究院专家为贵阳市工业招商培训班学员授课​

2月2日,由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办的《2024年市工信局招商培训会》在局第二会议室举行,中商产业董事长、...

查看详情
特色服务

联系我们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666-1917
    十五五规划: 400-666-1917
    传真: 0755-25407715
  • 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 400-666-1917
    企业十五五战略规划: 400-666-1917
    电子邮箱: service@askci.com
  • 市场调研: 400-666-1917
    产业招商咨询: 400-666-1917
  • 园区规划: 400-666-1917
    产业规划咨询: 400-666-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