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10-09 10:28
分享:

中商情报网讯: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明确,到2019年,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720万亩,总产值200亿元,总产量210万吨,带动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方案》提出,贵州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今年将新增50万亩,2018年新增33万亩,2019年新增37万亩,三年新增120万亩,确保到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20万亩以上。培育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的种植大县20个以上,打造以苗药为代表的黔药优势品种10个以上,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4到5个、产地主加工基地8个,构建贵州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现代化信息物流体系和质量追溯保障体系,建设全国中药材产业大省。

全省将布局黔北、黔东北生产区,黔西、黔西北生产区,黔西南、黔南生产区,黔东南生产区和黔中生产区五大重点种植区,主要在51个县开展中药材种植,重点培育18个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市场竞争力强、生态效益好的优势品种。

贵州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立足贵州中药材资源与气候优势,坚持“大健康、大品种、产业扶贫、山地特色”发展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充分衔接,建立切实有效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全省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适地、适药合理布局中药材产业,选择优势品种,结合脱贫攻坚连片推进。

——坚持市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突出企业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适度发展。推广成熟的技术标准,强化繁育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的组织化程度和产区集成度。

——坚持产业扶贫。通过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吸纳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更多分享中药材产业链增值收益。

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20万亩,总产值200亿元,总产量210万吨。

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5万亩以上。培育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的种植大县20个以上。打造以苗药为代表的黔药优势品种10个以上。

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4-5个、产地主加工基地8个,构建贵州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现代化信息物流体系和质量追溯保障体系,建设全国中药材产业大省。

2.年度目标。

2017年,新增种植面积50万亩,培育15个以上中药材种植大县,打造7个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药优势品种,建成现代化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2个、产地主加工基地5个。

2018年,新增种植面积33万亩,中药材种植大县增加到20个以上,打造10个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药优势品种,现代化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增加到3个、产地主加工基地增加到7个。

2019年,新增种植面积37万亩,中药材种植大县稳定在20个以上,持续打造10个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药优势品种,现代化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增加到4-5个、产地主加工基地增加到8个。

3.扶贫目标。用3年时间,大力支持全省43个中药材重点县、14个深度贫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调动贫困农户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脱贫效应。到2019年,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30万人,药农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

二、品种布局

全省布局五大重点种植区,主要在51个县开展中药材种植,重点培育18个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市场竞争力强、生态效益好的优势品种。

黔北、黔东北生产区。主要在遵义市、铜仁市,重点发展赤水金钗石斛、道真洛龙党参、道真玄参、正安白芨、绥阳金银花、德江天麻、石阡丹参、江口及印江黄精等。

黔西、黔西北生产区。主要在六盘水市、毕节市,重点发展大方天麻、威宁党参、赫章及大方半夏、织金头花蓼及续断、钟山灯盏细辛、盘州银杏及黄精等。

黔西南、黔南生产区。主要在黔西南州、黔南州,重点发展兴义石斛与金银花、安龙白芨与金银花、兴仁薏苡、龙里及贵定刺梨、罗甸艾纳香、惠水皂角刺等。

黔东南生产区。主要在黔东南州,重点发展施秉及黄平太子参、施秉何首乌及头花蓼、雷山淫羊藿及乌杆天麻、黎平茯苓、剑河钩藤等。

黔中生产区。主要在贵阳市、安顺市,重点发展乌当天麻、修文丹参、关岭桔梗、西秀山药及黄柏、紫云薏苡等。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