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5日央视新闻联播精选内容一览
来源:财联社 发布日期:2017-02-26 09:41
分享:

1、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协同创新,重构产业发展新版图,河北装备制造业超过钢铁成第一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三年来,三省市发挥各自优势,以“一盘棋”的思路调整产业布局,在产业升级方面率先进行突破。

几天前,在一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招商推介会上,北京的200多家企业和来自天津、河北的30个开发区进行洽谈,10个项目成功签约,意向投资金额超过300亿元。

京津冀产业协同绝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和生产力平移。北京的科技资源、天津的制造业优势与河北的生产能力,正在三地重新配置。去年11月,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正式揭牌,京津大规模深化科技领域合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与此同时,中关村在北京以外设立的第一家创新中心也在保定投入运营,首批入驻的86家企业里,45家来自北京。在河北沧州,年产30万台小汽车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已经正式投产。

北京科技和产业资源的不断外溢,为天津、河北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三年来,河北共引进京津项目12716个,资金11041亿元,占河北省同期引进省外资金的一半以上。天津市引进京冀项目4856个、资金5227亿元。2016年,在河北经济结构调整的版图中,工业不再“一钢独大”,装备制造业超过钢铁工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北京的产业变局也开始显现:新增的金融业、文化体育、科技服务业不断上升,制造业、农林牧业、批发和零售业开始下降。三年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累计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300多家,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370多家,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进一步得到提高。

为加速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目前,规模100亿元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已经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也在加快设立。三地越走越近,正用产业的互补、融合,推进协同发展向深度迈进。

2、营改增成效持续显现,获国际高度认可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先手棋”,从去年5月起试点全面推开,减税效果明显,企业活力得到释放,政策成效持续显现,国际各界专业人士对中国的这项改革给予高度评价。

在中国工作20多年的外籍财会专家古龙认为,营改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促使企业精心研究纳税环节,从内部主动细化市场分工。

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正在推进税制改革的国家进行效果评估。

OECD对中国营改增做出的第三方评估报告认为,“通过将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明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3、海上石油工厂“希望6号”今天起运

今天,“希望6号”起航前往英国,这是我国船厂为国外石油公司完整建造的第一座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

负责运送这个庞然大物的是我国半潜船“新光华号”。它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是海上的“大力神叉车”。为了保护“希望6号”底部的突出物,船员们预先用680根木头、2000多个角钢,在甲板上布起了“八卦阵”。从下潜、定位,到装载、上浮,经过20多个小时的努力,“希望6号”和“新光华号”成功实现了“海上牵手”。

“希望6号”要在海上航行40多天、近2万海里,预计于今年6月在英国北海油田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从中端制造迈向高端。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