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IPO咨询 新三板咨询民营银行咨询联系我们

香港保险业盛宴戛然而止 央行发“限购令”封锁大额通道

金融来源:中商情报网时间:2016年03月26日 11:57 编辑:中商情报网

一场香港保险业的盛宴戛然而止,近日香港保险公司纷纷给内地客户发“紧急通知”并进行系统修改。根据央行最新规定,内地居民赴港刷银联卡购买人寿险和投资险等大额险被禁,但意外险和医疗险等保障类产品且金额在3万元人民币以下仍可刷卡购买。

香港保险在内地卖得相当红火,2015年内地人在香港购买新保单的保费高达316亿港元,占整个香港保险业个人新单24.2%。《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个保险行业人士均认为,除了香港保单本身的优势,其中不乏通过大额保单将资金转移出境,但如今这条道路已经被封堵。

在央行祭出“限购令”之后,香港保险上市公司包括保诚、友邦、宏利等股价纷纷下跌,3家市值一度蒸发数百亿元。香港保险以“便宜”、“理赔范围更广”等优势吸引内地客人,当银联卡等电子支付购买大额保单被堵,香港保险正在寻找新的替代通道。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认为赴港买保险有风险,一是汇率风险;二是法律风险;三是产品风险。

大额通道

香港购买大额保险通道一步步收紧,穆迪公司对此分析称,最新措施凸显了在中国内地继续遏制资本外流的情况下,香港地区保险公司面临的政策和监管风险。

2月4日起,央行规定刷银联卡购买香港保险,每次交易额最高限额5000美元。但当时并未规定每日刷卡次数,也没禁止网上刷卡,一些大额保单便刷卡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得以完成。

3月12日起,央行禁止内地居民刷银联卡在香港购买人寿保险及投资产品,但仍允许每次购买3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个人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显然,大额的寿险和投资类保险被禁,保障类仍得以放行。

一位香港保险代理中介管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香港保险在价格和保障范围有比较优势,“此外内地资产配置无非是股市与楼市,个人境外资产配置也有强烈需求,购买香港保险能够直接刷卡,成为资金出海的可行途径”。

情况远非如此,本报记者通过对香港保单的调查,香港外币大额保单可以质押贷款,即通过购买保单的形式将资产转移出去,通过套现又变回现金,从而实现资金“搬家”。此外,如果购买美元等外币寿险和投资型保单,通过产品设计几年后投资收益和本金返还,资金逐步变现,成为资金出海变现的另一种途径。

内地人赴港无论是购买美元或者港元保单,实际上等同于配置美元资产,因港元一直盯紧美元,保持联系汇率制度。

去年以来内地赴港购买保险暴增,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2015年数据,去年内地人赴港购买的新单保费录得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新单保费的24.2%。在2010年内地人在港买保险仅为44亿港元,仅占当年香港个人新单保费的7.5%。

一位香港保险代理人称,自己的业务在内地成倍成长,销售已达数百万元,客户遍布全国各地,“虽然不能在内地展业,但可以通过投资交流会的形式进行。”

香港大额的保单频频出现在内地,千万保单已不足为奇,最高出现了亿元保单。银联卡刷卡通道被充分利用,有的购买一张保单刷卡数十次甚至数百次。“原本是正常购买保险配置需求,但这种疯狂刷卡方式,已经不仅仅是购买一份保障那么简单,所以监管层才会下限购令。”上述香港保险代理中介管理人士称。

穆迪分析称,趸缴保费产品是内地人士赴港购买的主要保险产品,2015年,趸缴保费占香港保险公司新业务保费总收入的49%,其中21%来自对内地人士的保单销售。

穆迪认为,与现有的信用卡刷卡上限相比,对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的新限制会对香港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产生更深入和不利的影响,“因为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更适合大额支付,因此成为趸缴保费保单的普遍支付方式。”此次掐死银联卡等电子支付系统,意味着大额保单已被限购。

监管层喊话“风险”

赴港保险“限购令”推出,市场随即引发“地震”。香港各大保险公司都在忙着给客户发信息。本报记者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发给内地客户的“紧急通知”上看到,除了重申央行新规之外,还称马上将对此前服务系统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实际上香港保险公司也在想新的办法,以继续大额保单的盛宴。一些保险代理人提供的方法包括,客户在香港开设银行账户,采用现金、支票支付,又或者用VISA、Master卡来支付。然而大笔资金如何合规到达香港账户,这在资本管制之下本身就是一道难题。

大额寿险和投资险此前还是灰色地带,现在监管层已明确不合规。近日,国家外汇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称,个人通过一些机构到境外去旅行的过程中买了一些属于人寿险或者是投资分红险,“这样的交易在外汇管理上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交易,是尚未得到政策支持的。”

但他认为,赴港买保险更多的是居民为资产多元化配置考虑,“不完全和资本流出的压力相等同”。

除了合规性,境外保单各种风险也应考虑其中。3月16日,黄洪谈到赴港购买保险风险时称,一是汇率风险,到香港买保险,要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保险是未来用的,这一过程可能是20年、30年甚至更长,未来的汇率走势不明确,如果贬值就划不来了。二是法律风险,假如双方之间有争议,很可能要诉诸法律,到香港打官司费用很贵,且法律跟内地不同,消费者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三是产品风险,保险公司也是企业,是企业就有生命周期,所以要考虑在什么样的公司买比较合适。

黄洪还称,内地保险产品经过近几年改革,寿险价格下降了20%以上,“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与香港、与国外的价格接近,产品会更有竞争力。”

(来源:华夏时报)

热搜:保险 银行 央行
更多>>图文推荐
  • 做调研 买报告 就找中商
  • 要融资 写商业计划书 就找中商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关事宜请联系:0755-82095014 邮箱:editor@askci.com

精华推荐
相关阅读
大家都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