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共享农庄有何不同?四大共享农庄成功案例分析(图)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12-11 17:43
分享:

3.中国:艾米农场

特色:会员定制家庭农场;自发形成“糖爸爸”社群

艾米CEO唐飞在共享概念尚未盛行的2014年遍瞄准了这片广袤的市场,率先提出共享农场理念,践行定制共享运营模式,引进台湾、日本、韩国、欧美国家的生态农业、仿生物学技术,将闲置良田进行整合。通过闲置农田托管计划,面向全国范围接受相关地方政府、合作社、乡村旅游度假项目、特色小镇等单位的闲置优质农田托管申请。经过环境审核后的土地,艾米会将统一进行建设,打造成统一管理的农场,实现共享农场的全方位运营。

同时,艾米深耕用户社群,已有2000户家庭受邀成为共享会员,并自发形成了“糖爸爸”社群。三五知己,几分田地,一个小院;无论是摄影、绘画还是品茗、美食都在这里聚集。相互交流,寻觅知音,营造积极向上、活力健康的生活氛围。

艾米用一颗胚芽米,链接城市和乡村。通过共享,将乡村的闲置土地、乡村农民和城市家庭三方连接起来,让荒芜的稻田重新焕发生机;让乡村的闲置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为农民创收的同时,让城市家庭吃上生态、环保、无污染的健康主粮,匹配更好的乡村优质资源。

艾米农场以互联网+农业的方法,线上预订农产品或农场体验,最后将健康的农产品通过物流送达客户手中,这些是国内共享农庄可以学习的地方。

4.德国:公主花园

特色:形成种植社群;固定志愿者和即兴志愿者分工;亚裔打造的亚洲种植区

2009年,有人从柏林当地政府手中租下了一片荒地,把它改造成了一个城市农场。这里就成了一处公共的农耕地,任何人都能自由出入,摘走园中的成果,但前提是要在这里进行耕种。许多志愿者纷纷将自己家里的土豆、西红柿、萝卜、香菜等“土特产”带到花园里种植。大家以菜会友,彼此交流心得。

许多志愿者参与劳作、耕种、收获,一切与金钱无关,许多人却在此开启了自我的另一种人生。作为柏林少数的城市农耕基地,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业专家常常在这里举办各类讲座,如何育苗、堆肥、做土壤,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借此机会彼此熟悉,也爱上了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

自然教育以一种真实、有趣的方式在花园中展开,清晨早起浇灌植物的任务,也由小小志愿者完成。周末时,“公主花园”定期会举办音乐会。小黑板上写着当季的蔬菜品种。

公主花园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开放自由的方式,谁都可以是农场的主人,可以随时去,也可以随时走,农场有了家的感觉,也更加具有亲切感。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