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失衡+薄利经营 中国养老产业医养结合困难重重(图)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10-29 15:37
分享:

中商情报网讯:在中国逐渐进入社会老龄化大背景下,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理想老龄化,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结构失衡问题,统筹相关医疗、养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致力于打造健康中国,探索和推广各种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结合的进展困难重重

目前医养结合的进展相对比较缓慢,这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首先是多头监管的问题。“医”和“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行业,遵循两套不同的监管体系。传统养老机构的主管部门是民政部门,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则是各级卫健部门,因此医养结合机构的准入和监管是由两部门同时负责的。而除此之外,涉及费用报销等事宜的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多头监管会让市场参与者在进行医养融合时遇到许多困难,主管部门功能交叉重叠、责任边界不清晰为医养结合的实践造成不少困扰。不过,自2017年底起,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的流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简化。相信在未来,医养结合的监管效率将会继续提升。

同时,医保支付水平有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了部分与公立医院合作且距离极近的养老机构外,绝大部分养老机构自设的医疗配套申请划入医保比较困难。申请划入医保不仅需要满足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的硬件标准,还需要有一定的医务人员配比,许多养老机构无法达到要求。同时,我国医保基金的支出增速居高不下,一度超过收入增速,再加上劳动人口比例不断下降,预计未来医保基金的压力会继续加大。因此,通过全民基本医保实现惠及全民的医养结合不仅非常困难,也不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需要商业保险在规模和品类上继续成熟和完善,从而形成更加完整和可靠的养老支付体系。

另外,我国养护人才也处于失衡状态,尤其是看护人员、护理人员等专业人才非常紧缺。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情况报告》,目前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的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其中持有养老护理资格证的不足2万人。而按照每3个失能老人配备一个专业护理人员来计算,我国需要14 0 0万护理人员。巨大的人才缺口导致目前一线护理人员“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许多护理人员不仅平均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而且缺乏系统的医疗服务培训。

同时,医养结合的推行对全科医生的需求也非常大。受教育失衡、职业发展受限以及收入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我国全科医生数量有着巨大的缺口。根据卫健委数据,当前中国执业医师中只有6%为全科医生,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医养结合的迅速推行造成了困难。

最后,医养结合服务的盈利难度较大。国家推行的医养结合本质上是一个公益性质的事业,因此必然是薄利的。目前出现的商业化养老产品在服务端的盈利能力是较弱的,大部分的收益都是通过类地产、类金融产品实现的,目标用户主要是少数高净值人群而非广大普通老人。因此,虽然需求端前景广阔,但管理运营医疗机构的难度和相对较低的盈利能力会使许多市场参与者尤其是民营资本望而却步,不敢贸然投入过多时间和资金。因此,医养结合的盈利模式仍有待探索。

综上所述,中国医养结合的推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离不开行业各方面的整合,包括行业监管层面的整合,人才、资本、支付能力等行业资源的整合,以及各种服务模式和技术的整合等。而这些整合需要行业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探索出最适合中国的医养结合方向。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养老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