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保险:区块链在保险行业应用的案例分析(图)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06-04 10:18
分享:

中商情报网讯:在保险经营过程中,信用是基础,而传统的“社会信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险标的是保险利益的载体,是保险合同的基础,也是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唯一性”是保险标的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保险承保和理赔定损的难点所在。每年全球艺术品和收藏品的伪造和诈骗行为给保险业带来20多亿美元的损失,传统技术手段难以防范。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保险行业赔款和给付支出11180.79亿元,同比增长6.35%。产险业务赔款5087.45亿元,同比增长7.64%;寿险业务给付4574.89亿元,同比下降0.61%;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1294.77亿元,同比增长29.38%;意外险业务赔款223.69亿元,同比增长22.23%。2018年1-4月中国保险行业赔付支出4093.37亿元,同比下降0.06%。

数据整理: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区块链的应用背景下,其分布式和加密技术特征,结合相关识别技术,可以为解决身份“唯一性困境”提供解决框架和实现路径,确保数据和信息真实可靠,有效溯源,为防范保险欺诈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和分布式特征,结合物联网技术,可以为时间和空间范畴内的保险唯一性解决提供全新的可能。同时,还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实现基于区块链的跨时空的信息管理,为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特别是场景化和碎片化的创新奠定基础,构建基于风险标的更加细化和动态的保险解决方案,实现个性化和高效的保险服务。

区块链+保险”案例分析

蓝石科技

蓝石科技与科技保险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建立了针对非标人群的风险精算和风险管理平台。同时,与各地卫计委、三甲医院、专业医疗机构合作,接入了多地、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服务于保险场景的联盟链,获取了大量精准的医疗及费用数据,并基于对这些数据的精准分析,在国内首家推出癌症患者带癌投保的抗癌险,为65岁老人、慢病治疗人群等提供了多款差异化保险产品。

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蓝石科技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保险产品信息及投保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理赔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写入区块链,实现了全流程追溯、数据在交易各方之间公开透明,以及保险公司、保险机构、监管部门、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共享,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且流畅的信息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截至2017年12月,付费用户已超80万,单月保费规模超过1000万,预计2018全年保费规模超5个亿。已经与多个区域的多个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仅辽宁一地,就与40余家医院,200多家教育机构,近千家养老机构确定了合作关系。

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

2017年8月,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上线国内保险业首个爱心救助账户,运用区块链技术记账,实现相互保险。信美会员遭遇重大灾害、意外事故等,在得到现有保障及援助(包括社会统筹保险、商业保险等)后仍生活困难的,还可以申请爱心救助账户的额外救助。引入区块链技术,每笔资金流向都公开透明,每笔资金流转数据都不可篡改,每笔资金的去处和用途都有迹可查,以确保爱心救助账户的透明性。

更多内容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