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印发(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03-15 14:01
分享:

四、规划环评

(一)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规划实施不可避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排放三个方面。本规划新增机场用地约37万亩,机场建设会相应消耗一定的物资资源,可能对局部地9区地理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同时,机场和飞机运行会向周边环境排放废气、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本规划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交通网、节能等规划作了衔接,提出的项目将充分吸纳相关专项规划环评工作的成果,不突破相应环评结论,并将有关环评结论作为后续规划实施的依据。

(二)预防和减缓影响的措施。

机场选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约束和限制,尽量避开各类环境敏感目标。严格项目审批和土地、环保准入,严格控制机场的建设规模和用地规模,减少土地占用和资源消耗。大力推进使用节能、节水、环保的材料和设备,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从源头降低机场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严格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鼓励航空公司使用低噪音、低排放的机型,合理调整昼夜起降航班比例。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统筹考虑运输机场、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机场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充分预留发展空间,切实保障机场建设用地。加强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10严格保护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努力提高机场服务水平。

(二)完善投融资政策。

支线机场是公益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设施,原则上以非债务性资金全额投入,中央与地方要加大财政性资金支持。拓宽机场建设投融资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本。

(三)提升空管保障能力。

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系统规划调整空域,实施分类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空域灵活使用机制,提升空域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空管设施建设,提升机场保障能力,逐步实现空地一体协同发展。

(四)注重一体化衔接。

统筹协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注重机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构建以枢纽机场为核心节点的综合交通枢纽。机场交通应尽可能接入城际铁路或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同步建设高等级公路,同站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或长途汽车站等换乘设施,延伸机场服务范围。建立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采集、交换和便捷查询,提高机场智能化服务水平。

(五)坚持绿色集约发展。

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机场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相关标准,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确定机场建设规模,加强大型机场的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协调管理,推广应用节地技术,集约用地。研究绿色机场,减缓噪声、污水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保障实现生态环境目标。

(六)强化科技创新。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着力提高机场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等全过程保障能力。加大机场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装备研发力度,鼓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外开放机场的国际竞争力。

附件:

1、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表(2025年)

2、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分布图(2025年)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